预计“十四五”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而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跌破国际公认的1.5的警戒线。 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资料图)
当“老龄化”遇上“少子化”,中国如何破解未来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一老一少”困局?3月20至2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这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话题。“‘少子化’是很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我国总和生育率低于了自然更替水平,这给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给人口结构带来很严峻挑战。”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开场发言直指当下问题。
一边是“不生”,一边是“老去”
老龄化趋势会从人口总量、人口年龄结构和收入分配三个方面为消费增长带来负面效应,进而制约内需扩大,影响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在“银发经济”的分会场率先发声。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49,跌破了国际公认的1.5的警戒线。同年出生并已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已连续五年下跌。
无独有偶,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至12.6%,0岁至15岁人口比重为17.8%,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预计“十四五”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一边是“不生”,一边是“老去”,这样的趋势能否扭转?
翻开“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单列一章凸显国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一系列部署显示,未来我国将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赋予每个人享受“优雅”老去的权利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少子化、长寿化、老龄化并存的基本面,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面对不可改变的“三化并存”现实,关键要不断认识新的人口机会,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
作为世界范围普遍现象,日本和欧美国家同样为“少子老龄”“忧心忡忡”。以日本为例,不仅是“少子化”一词的发源地,也是全世界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
“自2005年达到顶峰后,日本人口便开始持续下降。”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佐佐井司说,为了鼓励生育,日本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给生育家庭减税、提供生育补贴、落实带薪产假等。
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人口红利时代”结束了吗?新的人口红利又该如何挖掘?
“机遇与挑战并存。”原新认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红利在减少,但它依然庞大,并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劳动力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此外,国家提出延迟退休,如果男性和女性最终退休年龄一致,释放出的性别红利把一些年轻老年人口变成大龄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又得到增加和补充。
“归根结底,一个社会的养老要靠公共保障制度。”蔡昉说,当下我们应积极加强普惠性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从而赋予每个人享受“优雅”老去的权利。与此同时,养老金等物质基础的保障还能进一步释放老年人的消费,使“银发经济”真正散发出无限生机。
新华社
关键词:老有所养
我国九成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居家适老化改造迫在眉睫
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居家适老化改造迫在眉睫。
“‘十四五’时期,民政部计划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民政部将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改造对象扩大到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不断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着力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和照护条件。
针对“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要求,李邦华表示,民政部将配合有关部门,以满足老年人社区养老、日常出行等需求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将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十四五’时期,民政部将把城镇中的闲置社会资源,整合改造成社区养老设施,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将新建或改造建设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围。”李邦华介绍,依托养老服务设施,还将在街道、社区范围内大力发展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将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民政部还将推动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时间银行”试点,探索互助性养老的更多新形式。2022年底前,确保每个县至少建有一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
逐步建立全国探访关爱基础数据库
“近年来,各地普遍建立了老年人福利津补贴制度,基本实现省级全覆盖。”“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福利津补贴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标扩面。
民政部还将在农村留守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特殊困难失能留守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李邦华表示,民政部还将逐步建立全国探访关爱基础数据库,为精准帮扶、精准关爱提供数据支撑。 新华社
关键词: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会有哪些影响?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将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相关政策如何落地?延迟退休实施后,对年轻人、大龄劳动者有什么影响?
年轻人找工作是不是更难了?
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认为,冲击是有限可控的,不会“挤压”年轻人的就业机会。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已连续8年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仍在加剧,未来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此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新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新的就业岗位。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也表示,延迟退休会对机关事业单位等用人机制有一定影响,比如短期内会减少新进人员,影响内部晋升等。但由于人数少,其响有限。大龄劳动者与青年人就业岗位的替代性不强,青年人更愿意去新兴产业、新兴服务业工作。
大龄劳动者找工作会不会难上加难?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认为,实施延迟退休后,会对临近退休的大龄劳动者的工作及预期有影响,特别是受教育水平偏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就业将面临更大困难。
对此,就业促进法专设“就业援助”一章,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近年来,我国又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对大龄、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等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给予就业援助。
另一方面,大龄劳动者经过几十年的工作历练,有深厚的经验技术积累,在很多就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从国际经验看,延迟退休有利于提高年长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能力。
会不会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对于延迟退休可能会造成年轻人生了孩子没人带,是否进而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对此,专家表示,如果老年人口特别是女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出现大幅提高,可能会对婚育年龄阶段青年女性的劳动参与和就业产生影响。
孙洁表示,我国延迟退休采取渐进式改革,节奏总体平缓,改革前期退休的人只延迟几个月,对家庭照料和育婴活动影响非常小。而对年轻一些的劳动者,离退休还有一段时间,有较为宽裕的时间来规划。
孙洁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同步完善育婴托幼政策,促进家政服务业更加规范,入托更加方便,切实解决女职工生育后顾之忧。 央视新闻
新闻推荐
昌耀肖像。从左到右:本文作者燎原、昌耀和他的小儿子、老南,1983年摄于西宁人民公园。□燎原那一年是1979年,我在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