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云岑
今年留深的春节,我自己制作了一些老家广西的风味小食,有炒米饼、炸莲花、打糍粑等等,最喜欢吃的是“炸莲花”。这些特色小吃聊以慰藉思乡之情,让那抹年味从广西飘到广东。
许多人一听“炸莲花”,以为是用水生植物莲花的花瓣裹些面粉来油炸,其实是用糯米粉做成一种外形像莲花的小吃。这种过年必备的传统美味小吃,主要流行于广西桂林的阳朔、全州、恭城等地,当然也有些地区根据其制作原理做成其他形状,更多人还是做成莲花的样子。在当地方言中,“莲花”和“年发”的读音差不多,老一辈的人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莲花莲花年年发!”有点儿“年年有余”那个意味,过年吃“莲花”才有年味。
“莲花”的传统做法先用水浸泡糯米,大概泡一两个小时,泡到用手指甲能把糯米掐断的程度就可以了,就倒出来沥干水分,再去碾米厂加工成糯米粉。
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田地,以前大多家庭都会自己种水稻、糯稻,家里做饭的大米都是用稻谷去碾米厂加工,叫做“打米”,而把糯米或籼米加工碾成粉状叫做“打粑粑粉”。当时一个村委至少会有几台碾米机,对来碾米的人收取一定的加工费,一百斤稻谷也就几块钱。我家就有碾米机,开始是柴油机器,后来淘汰了就买了用电的,所以家里要用米或米粉的时候都是自己加工。
准备好糯米粉之后,用锅烧一点开水,放入黄砂糖融化,再放入一点糯米粉不断搅拌熬成糊糊状。熬制好糯米糊糊,就伴着糯米粉在盆里揉成团,还可以放一些香葱末、炒芝麻进去一起揉,待制成油炸后能增加“莲花”的酥香。揉好的糯米粉团团用擀面杖,擀成裤带面一样的长方形状,擀好后用刀切成细条状。切四刀成四条即可做成为一朵“莲花”的坯样,四条寓意为四季发财。
最后一步是油炸。最好吃的是用茶籽油炸的,炸出来很香;其次是花生油;菜籽油、调和油等口感就差一点了。小时候家里的山上还种有很多茶树,秋天收成时摘回来晒干再去榨油,茶籽油得来还比较容易。后来由于茶树品种不够好产量又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大多茶树都被砍掉,空出土地种植其他作物,整个镇上产的茶油都少了。花生倒是每年都有种,所以花生油还是有的。油炸时热锅冷油,烧开再放入“莲花”坯形,小火油炸至颜色金黄即可出锅,一道风味小吃便完成了。火不能太大,火大了油温高,一下子表面就焦了但里面还是软的,还没酥脆。出锅放凉了拿一朵轻轻一咬,咯儿嘎嘣脆,酥香爽口。
“莲花”除了在过年的时候纯粹作为一种特色小吃,在我们当地婚俗中还用到。比如结婚过彩礼时,还有结婚办酒接新娘那天,男方给女方的随礼中有些地方的风俗会放一些“莲花”,象征“并蒂莲开、好事成双”,寓意夫妻恩爱、幸福美满。不过婚俗中的“莲花”油炸的时候不会炸到颜色金黄,只是炸熟,还是偏白色的,在“花瓣尖”处点上一点花红,红白相间的,煞是好看,更像一朵莲花。但随着时代发展,如今人们也越来越懒得手工去做“炸莲花”,这种随礼民俗也渐渐消失,被商品化糖果饼干等替代。
自己动手做莲花,吃起来更香,空气中仿佛飘荡着童年的味道。
新闻推荐
互联网贷款变天:互联网贷款监管加码。2月20日,银保监会引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