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荣发男,别署无香斋,江苏邳州人,现为江苏省书协会员,江苏篆刻研究会会员,邳州市文联主席团成员,邳州印社社长。
真水无香
坐看云起
山阴道上
腹有诗书气自华
李志宏
朱荣发先生擅长书法和篆刻,受教于徐畅先生,曾得到韩天衡和张旭光两位先生的指导,他的篆刻初习吴昌硕,继而学秦汉印,近年来将古玺当成自己的创作方向,他追求粗犷雄厚、高古浑朴的审美风貌。
先生十分重临印,将原作转换临摹是篆刻学习的重要方法,这要求他在关注了原作精气神的基础上,准确复述,最后实现了对篆法、章法、刀法等方面的个性转化,逐渐形成个人的艺术语言。先生临作注重印字的大小参差,俯仰欹侧,总体看来,印面空阔开朗,疏密得宜,特别是将印作的边线和四角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使得线形、线质、线向都参与到整个章法之中,寓奇拙于平和之中,加上刀法明快,线条干净,整体气息完整团结,方寸之中,虚实对比,曲直对照还有相互避让等,都不会顾此失彼。他创作之时明理而不逾越规矩,古朴之外能得灵动细腻之美。
古印匋、封泥充满大气磅礴的阳刚之美,最能体现出粗犷雄浑的审美价值。先生不畏其难地着眼于这两者的学习,对于无边白文印式的章法,他在字势的变化和统一上苦心经营,一些长竖线在他腕下化作适当的相向弯曲,以此增加章法向心力。对于有边白文印,他会对字势和边框线作了调整,注重边框的上下和大小,加大线形的粗细对比,使得印作主次分明,极具韵律感。古印匋和古玺印的大篆字法源于金文,先秦地域更迭频繁,文字系统繁杂,篆法多样,这就要求篆刻者必须精通其渊源,先生深知其中的复杂联系,因此十分重视工具书,一有疑问就寻根问底,毫不含糊,在他看来,保证印文准确是最为基本的要求。
一件优秀的篆刻作品依赖于技法,其美不局限于印面,也包括边款。先生的印作在边款上精益求精,他经常以简帛书体刻边款,字体古朴沉美,边款和印面相互衬托,使得一方印作更臻于完美之境。欣赏他的篆刻作品,就能明晰地看到刀石相激之间的美,感受到刀笔相生的意韵,由刀刀递进过程留下的痕迹,表现着一种时序之美,这正是他心灵中最为真挚的表达。
新闻推荐
■3月15日,在北京市东四环外朝阳路,行人脸上蒙着纱巾出行。新华社发关注据新华社电15日一早,一场沙尘暴突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