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内 有趣社会 今日国际 白话体育
新岭南 > 热点 > 多彩国内 > 正文

桂中农村革命圣火从这里燎原 探访中共桂中第一支部旧址、、韦天强故居

来源:茂名日报 2021-03-25 00:11   http://www.kcqsx.com/


奋斗百年路 启航 新征程

□来宾日报记者韦慧兰樊荣华黄文媚戴生玉

革命精神播火种。3月4日,记者走进来宾市武宣县东乡镇,探访革命火种诞生之地——中共桂中第一支部旧址及韦天强故居。支部的诞生,让革命火种得以传播在桂中大地。

峥嵘岁月 红土地上点燃革命圣火

在红色文化广场一座高7.1米的雕像群处,革命先烈或手持枪,或高举众秤,站在他旁边的是农军和欢呼的群众,他们在做什么?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这是夺众秤事件。”讲解员李媛向记者介绍道。据悉,1928年,东乡区团防局和地主土豪在墟场设立众秤盘剥农民,任意征收农民群众买卖实物在经过众秤时的现金。广大群众认为每成交一次收费24个铜板,收得太重,对此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农协会主持公道。

1928年2月23日,刘铁民带领几名农民自卫队员直奔众秤,将众秤夺过来交给农民协会接管,“从今天起,众秤归农民协会管理,每次只收4个铜板,作为农民协会的办公经费,请大家照办。”众秤权夺过来以后,农民们拍手叫好。这就是当年著名的夺众秤事件,也是桂中第一支部领导农民革命运动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雕像群的背后是刘家宗祠,这是桂中第一支部成立的地方。如今,虽然这座传统旧式楼房已被现代房子包围,不起眼,但是它当年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因此而淹没。当年,潘业俊、刘月高、邓拔奇等人在此驻扎,多次召开重大会议。

那么,为何会在此成立支部?据悉,当时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参与者。为发展壮大革命力量,1926年3月在国共合作下,武宣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这当中涌现一批思想开明,视野开阔,觉悟高的积极分子,包括翁尧年、刘月高、潘业俊、刘铁民、朱文拨、韦廷献等积极分子,他们成了革命的中坚力量。

“我宣誓,在此以志诚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2月,东乡区农协筹备处刘氏宗祠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翁尧年、潘业俊、朱文拔等10多人对着党徽宣誓正式入党,建立了中共武宣县支部,翁尧年担任支部负责人。这是武宣县最早成立的,亦是桂中地区的第一个中共支部。从此,红色革命火种在这里被点燃。

1926年至1927年,随着通挽、桐岭、东乡相继成立区农协会,全县的农民协会运动掀起高潮。其中,重大的就有拦截出境大米、闯公堂暴动、夺众秤暴动等农民运动重大事件。

众秤夺过来不久后,遭到当局的残酷镇压。1928年3月,石化龙率兵300多人到东乡,与国民党县长唐熙年一起围捕屠杀农协骨干和农运积极分子40多人,下令查封潘业俊、刘月高、刘铁民家底,钱财被抢劫一空。在逃难过程中,刘月高、翁尧年不幸牺牲,而潘业俊化名潘异凡继续秘密开展农民运动,不幸的是1931年春于容县县城被捕,牺牲时只有28岁。

在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下,武宣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6月农民组织也被摧毁,农民运动被迫停止。桂中第一支部从建立到被严重破坏,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时间虽短暂,桂中第一支部却领导开展了多个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种下革命火种,给后面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为武装斗争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

如今,他们的事迹被贴在了墙上,被后人敬仰。“这些牺牲的积极分子都很年轻,只有20多岁。”李媛说,因为有这些积极分子,革命的种子才得以在桂中大地传播。

革命故事 对党忠诚对人民无私奉献

“故乡诚可爱,亲朋情更深。为了民族故,献上我青春。”3月4日,记者在东乡镇平岭村韦天强故居看到了这首离别诗,被诗歌的内容深深震撼。1928年6月,虽然农民运动被迫停止,但是星星之火在这得到传承。

这是1938年韦天强为抗日救国弃笔从戎,在离家之时特别写下的这首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当时他为了抗日救国已经做好了牺牲自我的准备。

韦天强,是东乡镇土生土长的革命先辈,为了党的事业,背井离乡,四海为家。1938年初冬,广西国民党政府招收第三届学生军,广西省工委为了掌握这支武装力量,秘密派出了近100名党员,韦天强(又名韦世刚)就是其中一个。

他曾先后担任中共武宣工作委员会宣传员、中共柳城县特支书记、中共蒙山县支部书记等职务。他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韦天强故居背后的那条小路叫“革命山道”,是当年韦天强和他的战士们训练的地方。当天下着细雨,记者跟随东乡镇工作人员走了一遍。从这条“革命山道”可以看出,他们身上所背负的重担有多大,也能感受到他们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为了救国,他们不畏生死,一心只想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

“我的父亲对党忠诚,对人民无私奉献,是留给我们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韦天强86岁的儿子韦以忠说到父亲当年的英勇事迹时,忍不住落泪。韦以忠回忆,在印象中他父亲很高大,“那时候他都是晚上回来,白天从来不在家,见面都不超过4次。”

1948年韦天强牺牲时,韦以忠只有10岁。对于父亲所做的事情他丝毫不清楚,直到1958年回家看到有一块光荣牌,便问爷爷父亲是做什么的。这时爷爷才告诉他,父亲韦天强是一名革命者,是为国捐躯的英雄。

从学生军到党的地下活动,从开展反饥饿斗争到统战工作,韦天强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1948年5月,韦天强前往贵州省从江县宰便区做大地主莫御的统战工作,途经罗城三防区杆洞乡时,不幸遇敌被捕,遭遇敌人使用残酷的手段逼供。韦天强被打得遍体鳞伤,宁死不屈,始终保守党的机密,留给敌人只有一句话:“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敌人恼羞成怒,惨无人道施以乱棍,韦天强因刑伤过重,壮烈牺牲。时年39岁。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韦以忠从祖父那了解到越来越多关于父亲的故事,逐渐感受到父亲的伟大。为了纪念父亲,他用4年时间编写了21页的《韦天强烈士传略》。如今,韦以忠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父亲的事迹保存下来,以教育后人。

逐梦前行 弘扬革命精神打响“红色名片”

“桂中农村革命圣火从这里燎原。”3月4日,行走在三多村的桂中第一支部旧址红色文化广场,一行火红的13个字,一群雕像、刘家宗祠仿佛诉说着当年那些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

桂中第一支部旧址设有武宣县革命史、红色革命陈列展厅,以及2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警示教育大厅,可同时容纳300多人参观学习。

“每逢节假日,这里都有许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来这里旅游,感受红色文化。”东乡镇镇长唐湘景介绍,东乡镇素来有“革命之乡”的称号,现存桂中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武宣县委旧址、韦天强革命者故居、农民讲习所等革命遗址,每年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就有约5万人。

近年来,东乡镇依托浓厚的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打响“红色名片”。接下来,该镇将把这些遗址串联起来,打造成3A级红色教育基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看,接受红色教育。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力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桂中第一支部已经成立了95年,刘家宗祠经过了130多年的历史沉淀,已成为桂中第一支部旧址,是党员干部前来了解党的历史,发扬革命传统的红色教育基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场所之一。

不仅如此,这些革命精神也激励着三多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村庄面貌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三多村,人们通过大力种植优质稻、花生、玉米、柑橘等农作物,过上了幸福生活;而平岭村也将韦天强故居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发扬革命精神。

“我们村有3个革命烈士,他们为了祖国牺牲自我。今后,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把乡村建设得更好,让人民富起来。”平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韦以康说,他们为解放桂中大地抛头颅、洒热血,是人民的好儿女,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新闻推荐

“变”中还须守好“不变”

“就地过年带动上海酒店业,部分酒店入住率达70%”“春节杭州人滑雪激增六成”“牛年春节本地旅游预订量涨六倍”……...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桂中农村革命圣火从这里燎原 探访中共桂中第一支部旧址、、韦天强故居)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