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牛年,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比较受欢迎的生肖,这主要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牛,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求回报,故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牛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视其为忠诚的朋友。很多画家也纷纷用手中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的牛、心中的牛,从而留下了不少画牛的经典佳作,其中近代杰出的画家李可染(1907—1989)以画牛享誉画坛,他一生爱牛画牛,并以“师牛堂”为自己的画室名。人们把他的牛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李可染笔下的牛不仅有动作和神态的描绘,有品性和精神的传达,更重要的是他赋予了牛人格化的魅力,所以他以牛为题的作品皆为佳构。李可染认为牛“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
李可染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留下了许多以牛为题材的精彩作品。他观察牛细致入微,准确把握牛的动静姿态,故笔下的牛极富生活情趣,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加之牛背上一两个稚气未脱且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寄托了朴厚的感情,为整幅画起到了点睛的作用,营造出浓浓的田园水乡风情。其中的代表作当属《迎春图》,这幅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和最有牧歌情趣的场景。一个牧童身穿短衣衫,背上挂着一个斗笠,骑在牛背上缓缓前行,他被头顶绽放的梅花所吸引,目不转睛的仰望着。画面左上角的梅花欹侧,采用折枝构图,截取表现一段,用浓墨勾勒枝干,以朱砂点画花瓣。他在“峰高无坦途”的绘画革新路上,形象展现出“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意,可谓很好的动静搭配,从而反映出李可染大师丰富的生活情调和审美情趣。
另一幅以牛为主题的经典之作《归牧图》,创作于1964年,该画作蕴含着极美的诗意,可用几首诗句来形容,如“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陶渊明)、“虹随余雨散,鸦带夕阳归”(唐·储嗣宗)、“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宋·辛弃疾)等等。这些虽然是古人对夕阳西下鸟儿归林景象的诗意描写,但在李可染的笔下,把这种意境变成了一幅直观的水墨画。画作用墨恰到好处,墨的层次变化把牛靠在一起的身体区分得很清晰,两个小主人身穿短衣短裤头戴斗笠,他们忽然听见群鸟飞翔鸣叫的声音而回头观望,憨态可掬,逼真传神。画的后方是密得几乎水泄不通的一片树林,每棵树的枝和叶完全连在一起了。李可染先用赭石加水渲染纸面,再用墨色加水层层皴染,墨和色不断变化,令人感觉到枝叶茂密,少许的留白处更觉得树林的深远。最上方赭色的天空是黄昏时落日的余晖,远远看去像在暮色中燃烧的火焰,成群的飞鸟正沐浴着余晖在树林上空盘旋,整个画面融于黄昏的气氛中,一幅反应乡间夏日自然野趣、动静相宜的和谐美画面跃然纸上。
一年之计在于春,牛年新春的大幕已经拉开,人们对牛寄托着美好的喻意和期望,神州大地一派只争朝夕、生机勃勃的景象,站在新时代的历史交汇点上,奔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每个人都了不起,每个人都应该争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闻推荐
记者杨珮珮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市政法委了解到,“政法干警违纪违法举报平台”于日前正式上线。用户登录“12337”智能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