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元
中国人都有喝热开水的习惯,可是你知道吗,大家随手可得的热开水对古人来说却是奢侈品。
木炭在古时是烧火做饭的最佳燃料,话虽如此,但不是每个人都用得起的。因为其价格特别昂贵,一般只有皇宫、官府及富贵人家才用得起。
煤进入日常生活,始见于北宋的东京汴梁,当时称为“石炭”。煤由政府实施管控统一售卖,煤价高昂,民众无法购煤用于生活中。
既然普通民众烧不起炭,买不起煤,那只能烧秸秆和杂草这些“薪柴”了。遗憾的是,薪柴虽然是很低端的烧火燃料,但缺少薪柴却是古人的生活常态。比如,唐武宗时期,日本僧人圆仁来华,他见到山东一带普通百姓,因为燃料匮乏,“不曾煮羹吃,长年惟吃冷菜”,这些底层人,热饭热菜都吃不上,自然别提烧开水来喝了。这也是缺柴少薪成为历代普通文人重要哀咏主题的缘故所在。唐代诗人孟郊在《苦寒吟》中哀叹“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北宋诗人赵扩买不起柴,只好“毁车充薪”;南宋诗人韩淲,“家贫无人去拾柴”,只好在寒冬里咬紧牙关发抖;元曲《朝天子·客况》里,穷人家柴薪不够,只能听凭冷雨寒风催折……
宋元时期,情况稍微有些好转,这个时候出现了独立运营的茶肆、茶楼、茶坊,喝茶的风气深入底层社会。但普通人还是承担不起每日烧开水煮茶的燃料成本,他们只能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从茶贩们手中买些茶水来喝。
到了清代,“戒饮凉水以防坏腹”的中土风俗,仍只存在于上层社会。
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加强了喝开水有利健康的宣传和推广,群众逐渐养成喝开水的好习惯,至此,热开水才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17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日前会同网信、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关停2021年第一批10家非法社会组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