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美华
公司电子部门的插焊车间很大,白色的墙壁,绿漆的地板,整洁的产线,精神抖擞的员工。整个车间由插件线和焊锡线组成,插件线是坐着上班,焊锡线则是站立作业,有几十个员工(最繁忙时有一百余人)在此处讨生活。
2016年的初冬,我也成了其中一员。上班第一天我是自信满满走入车间的,就如我对我老公说的:“这么多人都能做,没道理就我不行。”
可很快就被事实“打脸”。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开始厌烦了,这里与我的想象完全背道而驰。我甚至习惯不了其他员工说话的方式,觉得难以沟通,也对他们不时冒出来的粗鲁话语很反感。可我又觉得他们的双手是有魔力的。任何在我看来难以完成的工序,他们都能轻松搞定。这种速度不是我这个脱离社会十几年的人可以应对的。
最让我难以克服的是焊锡线的站立作业。这一天站下来,感觉腰以下都不是自己的了,脚也开始浮肿,一按一个坑。有老员工给我传授经验:“刚开始都站不习惯的,你晚上回去用热水泡泡脚,一个星期后就好了。”
于是我开始算一个星期下来是多少个小时,再算有多少分钟,最后精确到秒了,越算越心惊,越觉得难以忍受。当天下班我一见到老公就开始流泪。老公到底是心疼我的,开始劝我不要去了。我想着这一天下来的种种,摸着没啥知觉的双脚,心里也开始打退堂鼓了。可当我女儿问我适不适应时,为了给她树立“迎难而上”的榜样,我立马硬气地回答她:“当然适应了,这么点困难怎么可能打倒我呢?”
其实第二天我是真不想去了,可想到已在女儿面前夸下了海口,就应该做到言出必行。于是我再次踏入了插焊车间。苦难就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当我咬牙挺过来后,自然就没有它存在的空间了。我终于适应了焊锡线的工作,对同事们直来直去的行事风格及说话方式也已经习惯了。甚至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是能和他们打成一片的。
我是个比较呆板的人,什么事一旦安定下来就不喜欢变来变去。所以当领导安排我去插件线上班时,我的心里是不乐意的。可是在外打工哪里允许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何况一个车间这么多人,如果每个人都想依着自己的意愿行事,那领导如何能管理好整个车间的日常生产及人员调配呢?
到了插件线,刚适应了站立作业的我又要开始适应坐着上班了,又是一段手忙脚乱的日子。待我终于适应下来,已是来年开工后了。我很多时候都在想,人真是个奇怪又坚韧的生物,不管将其放到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都能变成最好的模样,成就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履历。
与这里的人接触久了,便可感受到他们的热心肠。有时或许会因工作产生些误解与摩擦,但并不影响相互间的关心与照顾。无论是哪个工友遇到点难事,不管平时关系的远近,大家都会凑上前关心几句,或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宽慰一番。我时常觉得他们那急切的模样,便是血脉至亲、远亲近邻也不过如此了。
有一天晚上,我们正排队打下班卡,我的儿子打电话来了。他告诉我这学期又挂科了,问我要钱交补考费。我是个火爆脾气的人,一听那话就炸了。当时也顾不上身边有那么多工友,就开始在电话里骂儿子。没想到的是,我挂了电话后就受到了许多人的批评。他们指责我说话太重,没顾及儿子感受。
“孩子挂科本身就很难受了,你不安慰还骂人家干什么?”
“你以为考试很容易吗?换你去考一下,看你还会不会这样说。”
“你儿子会和你说真话算好了,你看我儿子,每次到要钱才会打电话过来,你还不能问他为什么要钱,问了也不会说,还要生一肚子气。”
“好好地和孩子说道说道就好了,别一上来就各种开骂,都把人骂懵圈了,还怎么听你的话啊?”
……
一时间,河南话、湖南话、广西话……各种穿插在普通话里的方言在我耳边此起彼伏,我根本听不过来,也无力反驳。事后想想也觉得自己过分了,为自己的冲动之语给儿子道了歉。此事也让我得知同事们在处事育人上都有他们自己的准则,可以说在很多方面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任何公司都有淡旺季,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我是个惯会偷懒之人,觉得在走过繁忙的旺季进入淡季时也应该让自己休息一下。可插焊车间的其他人都没这种闲情,他们往每一分钟里都注入了挣钱的热情与渴望。他们不舍得休息,哪怕是一个晚上的空闲,他们也会到周边的工厂里寻临时工做,遇到好的用工单位也不藏私,恨不得把所有人都带去分一杯羹。他们逐渐组织起了一支队伍,一支舍得出力、敢拼敢闯的队伍。
让我惊叹的是,插焊车间的大领导竟然也加入其中。老大的加入让他们的劲头更足了,若是有哪个人稍有迟疑,便会有人以此激他:“老大都去,你还不去啊?”他们硬是把临时工打出了自己的风格和市场,生产效率甚至能超过所在工厂的老员工,这是让用人单位负责人都惊讶的成绩。几乎附近所有需要临时工的工厂都知道他们,只要听到是我们公司的人都会举双手欢迎。
铁打的车间流水的员工。每年都有人从这里离开,也每年都有人加入这个大家庭。我也时常给新员工传授我的工作技巧,就如我刚来时老员工教我那般。我不知道新来的员工是否会有我当初那番感受,在尚未适应时或许也会感慨几句生活之不易吧。但那又如何,总有一天他们会适应,会让自己成为此处的一员。
我常常会想起那些离开了的人,想起他们在此处的日子。有时在路上遇到仍会有亲切感,一句问候已把时空拉近,仿若我们未曾分开那般。有些已然记不起名字,但他们的身影依旧如往昔般鲜活。或许我们从此不再有机会相见,但我内心依然予他们以祝福。祝福他们能早日追上自己梦想的脚步,过上想要的生活。
新闻推荐
郑玄岁寒犹在,蛊妖至,袭我神州疆土。万众同仇,援武汉、先祖韶光引路。二月祥云,凌飘万里,瑞满晨曦处。神龙觉醒,逆渊霄汉飞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