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队公布的中性名称颇受争议图/视觉中国
原本,职业联盟在3月23日就应该正式官宣本赛季三级足球联赛准入球队的名单,但这事推迟至截稿时仍未有动静。与之相对应的,是本应于上月底就关闭的冬季转会窗口,很可能还将继续延期到下个月。
这也许是中国职业足球历史上不确定性最多的一段季前时期:中性名改革进度迟缓,多家俱乐部没能在规定时间更名成功;包括中超新科冠军在内的多家俱乐部停止运营乃至正式退出;赛程赛制也因为世预赛亚洲区40强赛在中国举办和亚冠等因素,颇费思量……
好不容易把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忽又传来江苏队和天津津门虎可能“还魂”的消息,因为还涉及递补球队的新赛季规划,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此外还有中甲球队突然传出大面积欠薪的传闻,足协既要介入调查,还要联系乙级队,以备递补之需,赛程编制也只能搁置起来。
球队迟迟无法确定是否退出,其帐下的球员是否是自由身、能否转会,又悬而未决。国内足坛转会窗的截止期,也只能一再推后。
各种延期,各种突发状况,中国足协确有无奈的一面,但恐怕也有难辞其咎的一面。俱乐部的中性名改革,本有明确的截止期,缘何就不能“过期不候”?其他俱乐部能够在规定时限内搞掂,为何有些俱乐部就可以说“NO”?如果说有些更名涉及母公司的股权变更,确实比较费时,那么足协在制定时间表时是否有所考量,能否制定更详尽的备案呢?
不可否认,足协推迟的初衷都是良好的,为了俱乐部文化的传承、为了保护球员的就业空间、为了最大限度兼顾联赛和国家队。现在各种时限的一再推后,既是形势所迫,也暴露了足协的准备不足。同样是推迟,白纸黑字写入规程的推迟标准,好过张口就来的“改天继续”。现在的一推再推,看起来是“讲人情”、“懂变通”,其实损耗的是职业联赛本来就挺稀缺的正常时间,在某种程度上亦是损害了足球管理者的公信力和约束力。
现在距离中超预定的4月20日的开幕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处理这一团乱麻,留给中国足协的时间不多了。
羊城晚报记者赵亮晨
新闻推荐
新华社武汉3月23日电(记者乐文婉)武汉计划建设空港国际体育中心等项目,其中包括一座6万座专业级足球场,建成后将成为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