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新冠病毒的源头可能在哪里?实验室泄漏的可能性是否排除?后续应如何开展溯源工作?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继此前世卫组织发布报告后,进一步介绍溯源联合研究的关键信息,权威回应公众关切。
“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
联合专家组对新冠病毒从自然宿主通过冷链食品传人、直接传人、经中间宿主传人、实验室传人等四种引入途径的可能性进行了科学评估。
中方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梁万年在发布会上说,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被视为一种“可能”到“比较可能”的途径;通过中间宿主引入被视为一种“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途径;通过冷链/食品链产品引入被视为一种“可能”的途径;通过实验室事故引入被视为“极不可能”的途径。
此外,根据溯源研究,蝙蝠、穿山甲或鼬科、猫科动物及其他物种都可能是新冠病毒潜在的自然宿主。
梁万年说,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了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冠状病毒,但相似度尚不足以使其成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水貂和猫等动物对新冠病毒高度易感。
不过,中方专家组介绍,对华南海鲜市场的动物制品大规模检测未发现阳性。
最初源头仍成谜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经过近2个月的共同努力,联合专家组就此次联合溯源工作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科学假说及下一步建议的主要共识达成了一致意见。
“早报告的地方,不一定是病毒最早出现的地方。”梁万年说,中国是第一个和世卫组织联合开展溯源研究的国家。纵观传染病历史,要想真正找到新发传染病的源头,并被全世界公认,要花很长时间。
研究发现,许多早期病例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但也有许多病例与其他市场有关,还有些早期病例与任何市场都没有关联。2019年12月,病毒在更广泛社区内的传播可能导致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的病例。这些证据可能表明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疫情的最初源头。
联合专家组还评估了不同国家已发表的研究数据,这些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传播一般先于当地最初发现病例数周。其他国家有疑似阳性样本发现时间甚至早于武汉首例病例,这表明在其他国家有传播未被发现的可能性。报告认为,对这些潜在早期新冠传播事件进行调查“是重要的”。
联合专家组分子流行病与生物信息学组中方组长、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杨运桂介绍,病毒溯源过程中,联合专家组达成一致,在全球框架下提出建议,要建立一个整合全球所有新冠病毒基因组的整合数据库。通过文献梳理,专家组也认同,存在比武汉更早的国外序列样本,提出要在全球范围内继续跟踪早期的病例样本。
与冷链关系尚不明确
联合专家组在对中国野生动物采样和检测中,没有发现新冠病毒的存在。联合专家组对从菊头蝠和穿山甲等动物体内发现的与新冠病毒有亲缘关系的冠状病毒进行了分析。在疫情发生前后从中国31个省、区、市收集到的超过80000份野生动物、家畜和家禽样本中,也没检测到新冠病毒抗体或核酸的阳性结果。
截至华南海鲜市场关闭时的环境采样分析显示,该市场的923份环境样本中有73份样本新冠检测呈阳性,表明病毒的环境污染广泛存在,与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污染产品传播至人类的结论相一致。
现已发现新冠病毒可以存在于冷冻食品、包装和冷链产品中。中国最近暴发的一些疫情显示与冷链有关,一些其他国家向中国出口的包裹和产品上发现了新冠病毒,表明病毒可以通过冷链远距离携带。华南海鲜市场的供应链包括来自20个国家的冷链产品和动物产品,其中一些国家在2019年底前的样本新冠检测呈阳性,还有一些国家存在新冠病毒的近亲病毒。虽然有证据表明一些在市场出售的动物对新冠病毒易感,但本次研究从市场采样的动物产品均未检测出新冠阳性。
新闻推荐
蒙牛乳业发布2020年财报,可比业务收入增长超10% 新品爆品发力 “圈粉”Z世代消费者
蒙牛乳业高层出席2020年财报发布会。受访者供图信息时报讯3月25日,蒙牛乳业(2319.HK)发布2020年财报,收入达76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