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熊飞
5岁孩子每天触网3小时;母亲午休被孩子刷走2.8万元……这些真实案例触目惊心。为何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会迷失在虚拟世界?《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多名办案民警认为,网瘾低龄化趋势明显,网络诈骗也开始瞄准缺乏辨别能力的低龄人群。(4月22日《半月谈》)
网瘾低龄化,其实已经不需要各类报告、数据、案例来证明了,看看周围的孩子,便可见一斑。一个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手机玩得就比爷爷奶奶还溜,不只是各类短视频刷得熟稔,网络游戏也不在话下,说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可以,但称其为网瘾低龄化群体又何尝不可?
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不懂得使用互联网,基本与“文盲”无异。让孩子们与互联网保持绝缘不现实,但避免孩子过早接触互联网、特别是网瘾低龄化,却是全社会都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网络虽好,可孩子在不适当的年龄触网,不但容易导致成瘾,对他们尚未发育成熟的身体,诸如眼睛、颈椎、脊椎等也会造成大于成年人的损伤,更可能成为网络诈骗重点收割的对象,如此,互联网对他们而言则显然是弊大于利了。
“防火墙”技术被广泛用于保护计算机的安全,可又该谁来为孩子们筑起一道与互联网之间的“防火墙”,从而遏制网瘾低龄化的趋势呢?笔者看来,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家长。孩子过早触网与家长的放纵与默许分不开,很多家长不仅在孩子面前毫无节制地玩手机,甚至将手机当成了安抚孩子的工具,如此“以身作则”,想要自制力本就不高的孩子自觉远离手机和网络无异于痴人说梦。只有家长意识到网瘾低龄化正在加剧且危害深重,从而自觉担负起让孩子与手机物理隔绝,正确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的职责,严格控制他们的触网时间,才能将孩子们从网瘾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而学校则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过早让低龄学生使用智能设备学习,对于正确、合理、有度使用互联网,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部已经印发通知: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对于这一规定,学校要不打折扣加以落实,同时还要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家长合理安排学生校外使用手机、触网的频率和时间,校内校外联动而治方可事半功倍。
此外,作为网络服务供给方的各大互联网平台、企业,不能也不该将逐利的触角伸向低龄儿童,各类跳转、诱导充值等业务如果以低龄儿童为对象,显然有违技术向善的理念。而各类防沉迷系统更不该沦为摆设,人脸、指纹识别等技术完全可以轻而易举解决未成年人利用他人身份证注册、盗用父母身份转账的问题,可此类纠纷一再上演,各类互联网平台、企业难说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嫌疑。
新闻推荐
“不妥协”的特斯拉,深夜道歉了。20日晚,特斯拉通过官方微博就未能及时解决车主的问题,发布致歉信称,尊重并坚定服从政府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