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波
《双城记》是英国大文豪狄更斯晚年的力作。书中的内容涉及广泛,蕴意深远,手法多变,他的语言风格更是变化多端,豪放、夸张、渲染、感伤、细腻、婉约、幽默、滑稽、讽刺等等。
小说主要描写了十八世纪末发生在法国的那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其间,也间接写出了英国社会的各自矛盾及其症结。小说中的贵族统治阶级与下层平民是对立的。贵族骄淫奢侈、践踏人格、草菅人命;下层社会则贫穷、饥饿、肮脏、愚昧,且矛盾重重。下层平民奋起反抗,在巴黎近郊圣安东区掀起革命运动,攻巴士底狱、烧毁乡间府邸。场院内磨刀石“霍霍”飞转,革命法庭将无辜者判处死刑,大街上囚车“隆隆”前进,刑场上断头台器具“咔嚓”作响,每天吆喝头颅落地的数目……
《双城记》以较少篇幅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场景和事件,其他绝大部分章节记叙马奈特大夫在革命前后的坎坷遭遇。故事开始,马奈特大夫登场,故事情节以倒叙的手法娓娓道来。他白发苍苍、形容枯槁,时常“在一架机器前埋头做鞋”,一个名医沦落到埋头做鞋的地步,可以想象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不公平。马奈特大夫的遭遇引出了一些关键人物:女儿露西、老友劳瑞先生、普若斯小姐、查尔斯·达奈、西德尼·卡顿等。
查尔斯·达奈原名夏尔·埃弗瑞蒙德,原本是法国贵族统治阶级的侯爵,只是他自愿放弃了爵位,消极逃避到英国,与马奈特大夫的女儿露西结婚生女。马奈特在巴士底狱坐牢十八年,其实是被埃弗瑞蒙德家族的兄弟所陷害,所以他的内心是仇恨埃弗瑞蒙德贵族的。法国大革命之后,查尔斯·达奈的前仆人不幸入狱,有上断头台的危险,达奈为了救他,只身前往法国。当他返回法国时,立刻被革命者以“逃亡贵族”的罪名逮捕,马奈特大夫为了爱女露西的幸福,不计前嫌,和忠诚能干的劳瑞先生想尽各种办法救出了达奈。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次日达奈又被德发日夫妇一伙告发,再次被逮捕。雅克三号、复仇女们组织了法庭,他们将达奈判处死刑,不出几日非要他上断头台。
马奈特大夫、劳瑞先生再也没办法救出达奈。这时,原本与达奈长相神似的西德尼·卡顿出现了,他一直深爱着露西,只是露西选择与达奈结了婚。为了使露西不再受到伤害,外表冷漠、内心热情,且放荡不羁的卡顿去监狱用化学药迷昏了达奈,然后安排人将达奈救出监狱,自己却替达奈走上了断头台。
狄更斯在文章结尾时,他把卡顿微笑走上断头台的那一刻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进行歌颂,并引用了耶稣的话:“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读至此,我似乎从满腔悲悯中找到了救赎。
新闻推荐
世界卫生组织27日说,至少1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导致印度疫情反弹的变异新冠病毒。世卫组织在当天举行的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