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均
四川记者吴春华的中篇小说集《风知道》中的“风”,不是一种使天开天阖、云聚云散的空气流体,而是驱动宏阔场面的奔放与扩张;不是带来雨露润泽万物抑或引来尘沙黯淡世间的自然现象,而是市场经济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它悄然挪动时代、社会构造与布局,在细微处改变人们的交际,潜入生活、情感的方方面面。《风知道》如同使者与邮差,为我们寄来三线城市的流变与瞬息,传递中国市民生活普遍化的音信与隐秘故事。
这是一部极富时代特征的小说集,作者摄取时代生活的精微变化,拣选平行于我们生活的素材,构建了一幅三线城市市民生活的图谱。《风知道》所描绘的三线城市百姓浸入经济生活,传达出中国整体步入城市化生活的心理前兆,呈现大众浮沉其间、一言难尽的繁杂困惑。小说集《风知道》以“风”的意象统摄全书,《风控》《风知道》《风口》各自独立,却并未出现由于故事组合而造成的拼凑感与断裂感。这使作品恰如三种不同乐器,同奏时代、社会、生活的变奏曲。
作者吴春华以女性细腻的情感与记者感受时代风气之先的敏捷,对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情冷暖进行体贴地叙写,对社会前行中生活秩序嬗变期人际关系的疲乏无力以及裹挟的涉足群体的悲欢离合进行人文观照,带给人知觉上的清凉与心灵里的悸动,显示在小说文本中便是书写的责任与温度。她在作品中对翻飞变幻的经济金融领域的宏大活动,进行了冷静观察与客观叙述。
在《风知道》中读者能深嗅到三线城市市民的呼吸,吴春华为我们揭开世象的画轴——金钱的嗜血,金融的冲击,亲朋的陌路,人情的冷淡,潜规的丑陋,隐秘的玄奥,信息的失衡,等等。在沸腾不止、活力四溅却又躁动不安的生活新状态,未知与变化常常扮演主角,它们既是一种迷人的无限可能,又是一种磨人的摸索前行。面对翻滚的浪潮,普通个人如何作出选择抑或选择是否得当,释放的力量皆是微小不计的。作品定睛于金融活动,而李梅、陈向东、张弛、李斌、杜老板等众多人物,有介入的、有观望的,有主动的、有被动的,有激进的、有保守的,有正当的、有非法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实则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立场、态度和处境,是一幅幅群相的摹刻。连锁反应是必然的,这在作品中体现得很充分。一者,某个领域活动的结果和影响会横溢到另一个领域,直到填满生活的方格;二者,个人并不可能孤立存在,而环扣成一体,则变化或带来紧张、冲突,或带来淡然、疏离。
事实上,作者试图对时下某些社会活动的症状进行诊断,以作横截面式的观察,或是定格经典画面,而使读者凭借此扇窗牖,尽可窥见内里情况。她对具有群体代表性心理的幽微也展开了细致描述,贪婪、无奈、茫然、失落、尴尬、恐惧、惊诧、后悔……其实这些并非归纳于某个特定群体,而是对大范围的难以置身事外的平凡人的状态与情感的关注。种种情绪复杂的糅合,嚼之百味,苦涩却居多。而故事发展惯性的中断,结尾啼笑皆非的反转,大概早已明透其中,深谙其道,则以表面看似随意的态度对抗现实落空的无力,于近乎戏谑中给出了仿佛最好的结果和安排,在情节起伏之间,在意绪料想之外,让人读罢有所慰藉,却又深感叹息。
新闻推荐
5吨级地效飞机AG930,新舟灭火飞机和翼龙-2H应急救灾型、气象型无人机……在5月7日举办的首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