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卫生防疫合作、贸易保护、贫富两极分化、气候变化、数字化鸿沟等全球性挑战更为凸显,对全球治理体系提出新要求,需要新的全球治理方案。
贸易、投资、金融深度融合的亚洲,已通过自身实践表明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多边合作的成果与意义。
在4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来自各国的政要、企业家、学者认为,亚洲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可以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机构改革与完善、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方面更加积极有为,为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多做贡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在后疫情时代,必须要意识到两个强大的引擎——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还包括其他一些发达新兴经济体的驱动,但全球经济的恢复程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比较危险的分歧。“今年,有三个风险需要我们关注:第一个风险是政策的支持慢慢减退;第二个风险是金融紧缩的速度是否会比预测得更快;第三个风险,疫苗的加速注射会不会在全世界普及。”
后疫情时代,建立新的国际合作格局,将国际贸易拉回到正常轨道,是此次论坛的主题之一。
菲律宾前总理、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成员阿罗约认为,后疫情时代有三个主要趋势:一是中国的崛起;二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中产阶级减少,贫困和饥饿现象增多;三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2021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
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
不过,近年来,逆全球化潮流冲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正常运行面临着挑战。对WTO进行改革,已成为WTO成员的普遍共识。
新加坡前外交和贸易部部长杨荣文认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或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些区域性安排,在目前情况下就变得更为重要。这些区域的贸易政治化程度不高,可以应用多边贸易的相应规则。“RCEP给印度、美国带来压力,CPTPP给中美、欧洲带来压力,每个人都会变得更为诚实,他们会努力抓住优势来减少贸易的政治化,从而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认为,RCEP的签署,象征着全球经济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到亚太地区。据悉,中国已为RCEP正式生效做好准备。
自正式签署RCEP后,中国多次释放出考虑加入CPTPP的积极信号。
这两个协定有没有可能融合?龙永图认为,关键取决于美国的态度。“我最希望的是看到RCEP和CPTPP在将来某一个时期,能够采取某一种形式融合在一起,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一个贸易协定,这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新闻推荐
记者8日从中国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5月10日至19日发行的2021年第三期和第四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将推出手机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