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沈阳)
法国作家雨果告诫人们:我们的每一种欲念,都有“胃口”,不可太饱。
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大至国家、小至个人,生存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的欲望。通俗讲就是劝人知足常乐,凡事顺应自然无为之道,尽心力去作为,不要妄为,即“知足之足,常足矣!”
古人有一种养生之道,不是求圆满,而求“不过”,有“九不过”:衣不过暖,食不过饱,住不过奢,行不过逸,劳不过累,人不过闲,喜不过头,心不过虑,利不过求。
林语堂和李敖,在他们的文中都曾引用过清代李密庵的《半字歌》:“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对待人生,李密庵采取的都是“半”字哲学的态度和方式,这赢得了林语堂先生的高度赞赏:“这总是最优越的哲学,因为这种哲学是最近人情的。”这种人生况味,你可以说它有看破红尘之感,甚或有那么一点点世故,但是,这却不失为人生的一种策略艺术,一种处世方式和生存智慧。
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可谓深谙此道。他常诵的格言是“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意在持满戒溢,知足自省。他在平定太平天国,位极人臣、功勋显赫时,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顾虑,最终为自己谋得了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一职。55岁时,他上书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在毁誉参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人的欲求太多,正所谓人心不足,欲壑难填。是让心灵控制欲求,还是让欲求控制心灵,是大智慧者与大痴愚者的界别。心灵控制欲求者,心灵清明,品行高洁,不为名缰利锁所累;而欲求控制心灵者,其心灵则如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各种贪欲邪念蜂拥而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无恶不作,只能沦为欲求之奴仆,铁窗之囚徒。
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说:“我在世界上认识到的唯一罪过是贪婪,其他一切罪过,不管叫什么名字,都无非是这种罪过的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表现。”摩氏把“贪婪”视为万恶之源,细想想人们当下的种种罪恶,真是概括得到了家。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很多时候,不是拥有得不够多,而是内心不知足。做人,要懂得知足,只有抛开欲望和计较,才能拥抱幸福。
新闻推荐
5月13日,人们在印度西里古里市郊排队等待接种新冠疫苗。印度卫生部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3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