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之像(国画)徐悲鸿作。
徐惠林(作家)
现代画坛许多巨擘视徐悲鸿为自己的恩人。新近,复看纪录片《百年巨匠·美术篇》——徐悲鸿,上部中,伴随一幅油画人物镜头特写,有这样旁白:“父亲死后,徐悲鸿只身闯荡上海滩,遇见人生第一贵人黄震之……”,随后解释,黄震之是清末民初的吴兴商人。
黄震之这个名字,在我不久前看完的南艺教授樊波所著《中国人物画史》里出现过。查笔记,果然。“现代人物画家的新风格建构”一章,樊波谈徐悲鸿时有这样的结语:“概言之,以素描为环节,吸取西方绘画手法从而达到"写实"的水准,这是徐悲鸿人物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内涵。”“他的人物画如《黄震之像》《印度妇人像》《巴之贫妇》《李印泉像》等都是他的"写实"的经典之作。”但樊教授对“黄震之”也可能未加深入考据,竟将《黄震之像》的“之”,作了“的”意思的理解,因为在紧接的篇幅里,他有这样写:“其中除了《巴之贫妇》外,黄震的瘦削清癯,李印泉的健硕壮硕以及印度妇人的丰腴沉静被刻画得那样真切准确。”
但不管怎么说,这位后来生意失败、籍籍无名的丝绸小商人,因为自己当初对艺术的喜爱,及为富存仁——曾将一间棋牌室借给徐悲鸿栖身;另有坊间说,“徐混不下去,欲跳黄浦江时,湖州丝商黄震之拉了他一把,后来又买了他许多画于支持”“对艺术家徐悲鸿、蒋兆和帮助尤多”,徐蒋二人曾多次为其绘画或塑像,由是,“黄震之”进入了艺术的经典,就如李白使宣州小地主汪伦成为了“千古名人”。
人在窘迫、危难时,对他人的真诚帮助,会是感铭的。徐悲鸿后曾以“黄扶”为名,表达他对两个黄姓恩人的无限感激,其中,对第一位“贵人”黄震之,先后画了油画、国画两幅肖像。(蒋兆和在上海居住黄震之家时,也为其塑一小型全身像,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后,徐悲鸿赴南京参加孙中山塑像征稿活动,于此期间创作了《黄震之像》。款识中,他这样写道——“震之黄先生六十岁影,悲鸿写并录旧诗。饥溺天下若由己,先生岂不慈。衡量人心若持鉴,先生岂不智。少年裘马老颓唐,施恩莫忆愁早忘。赢得身安心康泰,矍铄精神日益强。我奉先生居后辈,谈笑竟日无倦意,为人忠谋古所稀。又视人生等游戏,纷纷末世欲何为?先生之风足追企,敬貌先生慈祥容,叹息此时天下事。”
如今,无论是当年的徐大师还是黄小业主,肉身早皆亡。钱财聚散,也风吹雨打去,而艺术的故事,作品生命之光焰仍在无尽散发。
新闻推荐
5月11日,游客在唐山市丰润区西那母生态旅游度假村内合影。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依托区位优势和良好农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