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正蹄疾步稳迈入深水区,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既要明确解题的重点方向,又要有破解难题的智慧方法,还要有抓彻底抓深入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离、改革任务不落空。
要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实践证明,能够赢得阵阵掌声、让人津津乐道的,都是“接地气”的改革。要把群众期盼和需求作为改革的“第一呼声”,将调查研究贯穿改革的全过程,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把握矛盾变化,瞄准群众需求,想人民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求,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要持续在经济体制、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等重要领域和“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资源资产价值化等关键环节发力,全面推进,多点开花,牵引带动其他改革共同推进,做到“举一纲而万目张”,不断提高改革的“含金量”。
要坚持攻坚克难抓改革。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改革是一场“硬仗”,精神状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走向和结局。如果总想左右逢源、四平八稳、皆大欢喜,把具体的改革方案磨成一个一个“圆蛋蛋”,或者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甚至因自身利益可能受损而虚与委蛇,带来的只能是变味、走样的改革。面对政策落实的各种阻碍,要亮出火眼金睛找出问题源头,梗阻在哪个环节、哪个领域,就从哪里着手解决;要解难题,拿出“显微镜”来分析问题,症结在哪,是方法老旧,是政策限制,还是利益纠葛?直面问题,对症施药,破难之根源;要用猛药,无论症结是老旧的制度还是利益的纠纷,都要毫不犹豫的出手,下猛药、斩乱麻,破除梗阻,让利民之策落地,让改革之路畅通。
要坚持慎终如始抓改革。行百里者半九十,打通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担当有为,狠抓落实。要建立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激励担当的用人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尽责者负责,为干事者留位,引导党员干部争做改革路上的“疾风劲草”。要切实转变作风,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让基层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时间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充分发挥督察利剑作用,坚决破解改革过程中的惯性思维和阻力阻碍,推动各项改革工作任务落地见效,让群众从改革中有更多地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革不是“风作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浅尝辄止,而是“疾风过,掀起狂涛巨浪”的日新月异。只有一鼓作气,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才能绘就新蓝图,书写新篇章,开启新征程。
新闻推荐
近日,安徽、辽宁两省再次出现新冠本土病例。这警示人们,病毒仍未远去,各地还需加快疫苗接种步伐,用全民接种的确定性,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