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提起乡愁,我们便会想到余光中的名诗,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具体化而成的《乡愁》。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赫尔曼·黑塞的《乡愁》则是一部心灵自传。
书中的主人公佩特·卡蒙晋德都经历过什么?让他感觉到尼密康村才是真正属于他的土地;在尼密康村,他身上的美德或者罪恶,才被认为是祖先传来的极其自然的东西。在本书中的童年、青春、追寻这三章,也是他人生重要的三段关键节点,我慢慢找到了答案。
佩特·卡蒙晋德的童年,是在湖和山的包围中长大,在幼小的心灵上,刻印着那些陡峭山壁。他用灵魂去感触和观察花草们的心灵成长,记下它们的名字。故乡的男男女女们如树木和岩石般健壮的身体打动着他,让他敬意丛生……对书中的主人公而言,湖光、山色、岩石这些自然现象教会他的,比任何人和事都来得更亲切和值得怀念。更使他念念不忘的,是云的存在。书中是这样写的:“云是所谓悠闲、探索、愿望、怀乡的永远象征。”这些是他关于故乡的最早记忆。
长大后的主人公以全新的状态,踏向人生的旅程:读书、写作和幻想。他阅读雷诺、席拉、歌德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开始把文学当作崇拜的对象。书看得越多,好奇心增强,心里萌生一些念头,便大胆写起诗来。
他说,在颠簸的青春期,他所以能坚守立场不至于毁灭,应归功于高地成长的农人气质。
母亲的去世、青春好友的溺死、父亲年迈且患病……在书中佩特回顾他上半辈子的漂泊生活,工作、奋斗、享乐、名声伸手可及又如夏夜般短暂的生命历程。他走遍许多地方,寻求真理、美和精神,结果只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幻想,没有一件付诸实现。
他深切体会出鱼之不能离水、农夫之不能离开乡村的道理:“证诸我的经验,可断言尼密康村的卡蒙晋德永远不可能成为八面玲珑的社会人,和立足于万花筒般的都市社会中。”最后他回到故里,步着父亲的后尘,接下父亲工作的棒子,还他本来面目。
佩特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愿望,去窥探自然事物的深渊。于是便开始改变与自然的关系,追寻生命的意义: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爱,希望有一天能明确听出一切生物的心脏跳动,了解它们的心灵,用诗人的词汇将之表达出来,以爱填满心灵。
经过几年的探寻,佩特带着一颗热爱自然的心,慢慢发现通往心灵的正确途径。他的一部大作品的构想已逐渐成熟,虽然还不知道这期间究竟有多遥远的路途,但他期待有一天灵感的触发可以继续执笔以至脱稿,既验证青春憧憬的正确,又配得上实至名归的诗人称谓。
《乡愁》寻求的“故乡”,其实是在向读者传递一种精神。译者陈晓南在《乡愁》的序中如是说,作者黑塞的心灵途径,是所有企求精神生活者的共同道路,这是黑塞作品之所以能与我们的心灵相契合的原因。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保时捷公司16日宣布,现有居家办公政策6月结束后,德国总部不直接从事生产工作的员工可继续居家办公,每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