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点观察
近日,“公交电梯”成了网红。据《钱江晚报》5月18日报道,杭州市临安区锦北街道碧桂苑小区是2003年建成的安置房小区,最近创新推出了一批“公交电梯”。加装电梯不需要居民出钱,而是由电梯公司出资建设和维护,小区居民只需像乘坐公交车一样每次刷脸付费1元即可。据悉,碧桂苑小区已经有75台这样的“公交电梯”正式投入使用,还有39台正在等待验收,预计月底前能够全部投入使用。
随着楼房越建越高,住宅小区配备电梯已成为一种刚需。在一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困难重重。其中,既有认知和需求不平衡导致的众口难调,也有利益协商和利益博弈导致的“针尖对麦芒”。
在此背景下,“公交电梯”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可供参考的范本。它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将传统的一次性集资加装电梯,改为“谁用谁交费”“用得多交费多”,不仅降低了电梯加装的难度,也兼顾了各方利益诉求,实现了美美与共。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事关公众切身利益。但是,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情况下,同一个老旧小区的居民,难免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算盘。低楼层的居民对加装电梯显然没有高楼层居民那样焦急与迫切;经济宽裕的居民显然比家庭困难的居民更容易接受加装电梯;家有老人小孩的居民显然比没有老人小孩的居民更加“等不及”。各有各的利益与考量,导致原本惠民利民的好事总是悬而难决。显然,要消弭“碎片间的缝隙”,并非易事。
“公交电梯”的背后,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实现了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有效破解了“搭便车困境”和“公地悲剧”——既避免了一些人只享受便利却不愿支付成本的窘境,也避免了公共资源被过度利用和消耗。
“公交电梯”契合共享经济的价值追求,切实做到了便民利民,是很好的公共管理创新模式。它启迪我们,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些棘手的公共课题就能迎刃而解。
加装电梯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好事做好,不仅需要善意,更需要树立精细化的创新服务思维。不论是“公交电梯”本身,还是为此组成谈心谈话专班去做通群众思想工作,都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智慧。只有勇于尝试、敢于创新,“老大难”问题也将不是问题。
◎杨朝清 大学教师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李国利、肖建军)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已进入交会对接轨道,等待天舟二号货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