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学 杨明珠
教育孩子不得法,是否经常让您苦恼“上火”?拿起电话拨打13480871620吧,本报联手光明中学和公明中学推出《家校心桥》栏目,将为您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家教故事:
近日小郭妈妈致电《家校心桥》栏目,诉说了自己的苦恼,为了激励孩子学习,她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能考到年级前多少名,我就给你买名牌鞋子或者让你随便打游戏”之类的话,孩子听了后会在考试的前两周特别努力学习,但是一考完试就又恢复到原先懒散的状态,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考试“临时抱佛脚”的习惯。现在孩子学习越来越不上心了,这可怎么办?
明珠老师观点:
首先,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对学习的认识。或许有些家长说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别着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多数父母都不是生来就有灵感,但是我们天生有学习力,相信只要我们自己愿意多学习,多去看看书,多问问有经验的朋友或者老师,去参考、借鉴、模仿,搜集各种方法再去创造、加工,运用你家里现有的资源,以及对你孩子的认识。其中,“对孩子的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为什么我们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正得益于孩子的个性化差异,所以你和孩子的想法不会和其他家庭重样。樊登老师在一次读书分享中是这样说的:“我告诉儿子,你做任何对的事情都不会有奖励的。”他儿子说:“我知道啊,因为学得好、做得对本身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励!”樊登最后提醒大家,“你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学习,学习是每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义务!”看似简单的对话,其实是需要家长一步一步根据自己对孩子的观察和不断的沟通磨合,这样的过程是长期的,所以要坚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去引导他们。
然后,教会孩子要热爱生活。不为外部奖赏,真正为获得知识而学习的孩子又会得到怎样的奖赏呢?我想,他会一直享受学习的乐趣,认真感受生活的欢乐,珍惜每一次成长的机缘,珍藏每一个生活的瞬间。曾经有个老师这样写道:2009年,她外出参加国培班学习,归来时给全班每个孩子带回的礼物中有一包武汉的特产——热干面,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时至十一年后的今天,那个热干面的袋子依然被他折叠得整整齐齐收藏在自己的储物箱里。对待生活中的一个温暖记忆都可以如此用心的孩子,学习又怎么会让人操心呢?2018年3月,那个孩子被美国本科生入学率仅为8%的布朗大学录取。也许我们有时候感觉不到孩子的变化,那就要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和孩子好好地度过每一天,把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多彩,利用闲暇时间多带孩子参加活动,孩子也会热爱生活的。
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够从小就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真谛,知道究竟是“为谁而学”,不带有任何附加条件地将幸福快乐建立在获取知识本身上,千万不要用金钱、礼物、游戏让孩子们丧失真正的快乐!
新闻推荐
继“内卷”之后,“躺平”成为社交媒体最新流行的一个概念,并在年轻群体中产生共鸣。“躺平”是一个渐进演化出来的心态,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