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林生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北京召开。“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为会议热议话题,与会院士呼吁坚决杜绝把宝贵科研时间浪费在迎来送往和“站台”性、应景性工作上。
对此,钟南山院士深有体会地说,“现在科技人员一旦做了些工作后,各方面额外工作多得不得了,要站台要发言”。平时不只要参加会议,如果不能参会,还需要为会议做视频,有时“两个钟头录了五个”,而自己领域的研究常常只能晚上再做。他语重心长地说:“科技人员要多点时间,专门从事科研工作,安心做科研,这个很关键!”
为何院士“站台”多?首先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热衷请来院士“撑门面”,召开会议、开展活动,不管是否与科研工作沾边,动辄邀请若干院士“莅临指导”,无非是显示某项工作重要性或高规格,这容易让院士们左右为难,纠结不已。
其次,院士兼职过多,也是重要因素。几年前有媒体不完全统计,在783名工程院院士中,就共有5610个兼职,人均兼职7.2个。非学术性兼职过多、挂名泛滥,各种无谓活动必然增加,令院士分身乏术,科研工作难免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科技人员缺乏自律意识和自觉精神,追名逐利,对无谓的“站台”乐此不疲,长此以往,俨然“社会活动家”“媒体明星”,严重影响科研工作和院士形象,成为院士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科技人员“减负”,把时间还给科技工作者,已成社会各界共同呼声。这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需要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也需要示范先行,寻找突破口,加快推进。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不妨先从禁止邀请院士“站台”开始,对两院院士兼职数量以及参加各种非学术性会议、活动,做出具体明晰的限制性规定,彻底解决兼职泛滥问题,严禁请院士“站台”“撑门面”,让院士称号回归荣誉性、学术性、纯洁性。并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推动科技人员全面“松绑减负”,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早日轻装上阵,为我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做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吃喝玩乐前,流行先看评价、找博主、比较平台推介 征服年轻人的胃先征服他们的手机
深圳晚报记者唐文隽实习生林睿近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3月本地生活App用户活跃TOP28榜》。榜单显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