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六一儿童节,家长们送出了什么礼物?是不是困扰没有新意,特别盼望商家有现成的点子递到手边。现在节日众多,选礼物也成为一门学问,会淘好物也是技能。
其实除了物质型的,还可以送陪伴和体验。看到《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车》这本书时,我很惭愧地想,我12岁的孩子还没有独自坐过公交车呢!于是我对女儿说,你的六一礼物,就让你自己坐公交车到单位找我,怎么样?家到单位,有一趟公交车直达。然而女儿竟犹豫了,虽然没有直接拒绝。
哎,从前是我不敢放手,其实很多家长也像我一样不敢吧?现在这个不敢或许变成了孩子自己的不敢。这真是让人有点伤感的事。我可是在八九岁时就在整个小城游荡个遍呢:有时是几个小伙伴相约玩耍,有时是一个人步行去同学家,有时是自己到家后边的树林草滩去捉蝴蝶。记得有次我们为了捡羊骨头子(一种地方玩具),没跟家长商量,就结伴去了小城远郊的外贸冷库,路程有十几公里,就像一场远游,后来带回了寥寥几个骨头子,觉得特别珍贵。
童年里无数的自由时间以及独自上路,现在想来,真的每天都是在过儿童节啊,而这些,现在的小孩,似乎很少有。
我并非在鼓励孩子贸然外出和冒险,而是觉得现在的小孩失去了很多在体验中内心细密成长的机会,仿佛孩子倏然之间,就在各种信息的灌输下、大人的教导中长大了。似乎懂得很多,又似乎什么都不懂。
说回《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车》,是一只小猪独自坐车去外婆家的“探险”。在猪妈妈有些担心的眼神中,小猪背着小书包上了车。很快小猪就遇到了问题,自己放在座位上的巧克力在一只怪物叔叔手里。小猪好后悔,没有和妈妈一起坐车,此刻天空阴沉,车内及车外到处都充满怪物。中间有很多页画面,都是小猪的担心和恐惧。后来小猪忍不住嘴馋,趁怪物叔叔打盹时拿了两颗巧克力,结果叔叔醒了,把巧克力让给小猪吃。这时,小猪发现了掉在座位下的自己的巧克力……
是吧,叔叔其实不是怪物。世界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个人从小到大远行的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些社会新闻里的偶发事件,固然值得我们警惕,但不能因噎废食,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应该获得的社交经验、识人技能、心理成长,不能等到18岁“一次性打包成长”。
独自上路,是成长最基本的路径。
我拿什么送给你,我的孩子?今天,我想给你独行的勇气,也给我自己放手的勇气。
新闻推荐
漫画:冯大美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充斥着一群替网友解决情感问题的主播,日常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他们都能分分钟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