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伟德
“考得好更要报得好”“名师指导弥补分数不足”……临近高考,各种高考志愿填报广告铺天盖地,令高考学生和家长本就焦虑的神经更加紧绷。随着多地高考改革落地,志愿填报变得更加复杂,相关服务市场也因此更趋火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费用不断提高,一对一的辅导甚至出现了数万元的高价,但从业人员水平和指导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规划专家”其实仅仅培训三四天就上岗了。(6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
高考志愿填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包括预测困难、定位模糊、信息量大难以全盘兼顾,再加上时间较为紧迫,着实令不少家长和考生头疼。借助于志愿填报软件和咨询辅导等三方服务,利用咨询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对高考志愿填报进行指导和服务,于现实中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家长和考生们专业化辨识度不高,借助外力无可厚非,也催生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行业的井喷式发展。行业良性发展,则会多方受益,反之若监管不到位则会粗放发展,横生出诸多乱象。事实表明,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并非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亟待整治,比如把公开的信息称之为“内部数据”,专业的规划师三四天速成,还有高额的收费标准,以及学校、培训机构联手推销,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
以内部数据“忽悠”消费者,用培训几天的临时工冒充规划师,从广告法的角度来看,显然是借助虚假宣传的诱导。而用最保守方案保证成功率,无法从专业的角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消费成本和收益之间并不对称,对消费者不公平。部分学校与机构联手,以召开家长会的形式为培训机构宣讲、推销志愿填报软件提供平台,公益与商业之间的界限被突破,已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外部声誉,也给人以更多的猜测空间。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究竟由谁来占领,是一个严肃而现实的问题。若是官方信息不详实,学校服务不到位,则商业机构的操作空间就越大,市场化服务的机会成本也越大。反之,若是学校能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家校一体的模式能发挥到极致,学校对家长和考生的指导更全面,对市场化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也能反向促进,并形成良性竞争的态势。
高考志愿填报还得“以我为主”,基于考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考取分数和目标学校历年的录取分数,在综合研判的情况下作出理性的选择。之所以迷信于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主要还是准备不足下的信心缺失,这并不是负责任的表现。一方面,家长和考生不能过度依赖收费的志愿填报辅导机构,在作出选择时要审查对方的资质水平,进行理性的判断;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整个行业的治理,既要建立行业准入门槛,又要明确监管主体和收费主体,更要开展过程监督,有效打击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把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行业关进“制度笼子”,为其良性健康有序发展创造条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媛)昨天,有市民向本报反映,在市区环城南路“食里挑一”粿条汤店附近,一段电线掉落在路面,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