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蚊虫也相继增多,各类传染病更容易发生传播。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近期要重点预防夏季几种常见传染病。
肠道疾病为夏季高发病
夏季是肠道疾病高发期,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据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可出现高热并伴有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一般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食物传播,易发生食源性暴发,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也是夏季常见传染病之一,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以肠道传染为主,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学校、餐馆等人群密集处造成集体暴发。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呕吐,成人主要症状为腹泻,24小时内腹泻4至8次。
夏季还有一种高发于儿童的肠道传染病就是手足口病,5至7月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5岁以下儿童等为多发。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表现为嗜睡、呕吐症状,随发展进而可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可致死亡。
“登革热”由两种伊蚊传播
近日,时而高温时而雨水,伴随炎热潮湿的天气,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开始肆意繁殖。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一般潜伏期为3至14天。各年龄的人群均可感染登革热病毒而发病。主要症状为:突然起病,迅速高热(可达39至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三痛及疲乏症状(头、眼眶、肌肉关节),三红征(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猩红热样)等。
温馨提示
重在饮食卫生,多吃清淡食物
夏季肠道传染病高发,如何做好预防?疾控专家提醒,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制作食品时应生熟分开,已经烹调好的食品,不要再放回盛过生食品的碗内。餐具、食物等要做好洗涤消毒工作。另外,要少吃油腻、多吃清淡食物,不吃隔夜菜。打开的水果,如西瓜尽量要一次吃完或用保鲜膜将其封好后,再放到冰箱里保存,即使放到冰箱里,时间最好也别超24小时。
做好个人防护,莫在阴暗处逗留
如何预防登革热?专家提醒,首先应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采取防蚊措施,同时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其次房间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若家中出现蚊子,可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专家强调,预防登革热,尤应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同时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疾控专家表示,只有大家共同做好环境卫生,避免蚊、蝇、蟑螂、老鼠的孳生,才能更好地预防登革热。为此,日常中应及时清除各种杂物、堆积物和垃圾,生活垃圾要做到袋装收集、密闭贮运、无害化处理。还应疏通下水道、填平地面积水洼坑、清除屋顶、雨棚等的积水,翻转或清除废弃不用的缸、钵、罐,防止蚊子孳生。
本报记者 魏朝霞
新闻推荐
新华社电美国达美航空公司一趟航班4日飞行途中,一名男性乘客欲闯入驾驶舱,所幸被其他乘客和机组人员制服。飞机因此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