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近日,河南平顶山一位大叔跳河救人因没能成功而鞠躬道歉的视频,引发广泛热议。据报道,6月13日傍晚,53岁的李卫东发现有个孩子正在河中挣扎,于是迅速跳入河中施救,但由于河水很深、很急,20多分钟过去,他仍然没有找到落水儿童。事后,李卫东难掩悲伤和内疚,向在场人群鞠躬致歉。李卫东失落的背影,令网友们纷纷泪目(中国之声6月16日)。
虽然施救没有成功,但李卫东所冒的风险丝毫没有减少,他见义勇为的优秀品质也毫不逊色。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类似事件中,以施救结果论英雄的现象比较普遍。相比救人成功,失败的施救获得的掌声要少得多,此次施救能够在网上获得广泛赞扬,主要原因在于施救者鞠躬与失落的背影被人拍摄下来并流传于网络。
给予施救不成功者相应的赞赏,对于鼓励见义勇为大有好处。在危难时刻,尤其是有人突发心脏病等情形,许多人因担心施救失败招致责怪,而不敢果断施救。虽然“好人法”对施救不成功者给予了相应保护,但也要看到,人的情感是复杂的,许多施救者不会仅仅满足于不被追责,同时还希望施救后无遗憾与不自责。
对施救失败者给予同样甚至更多的赞扬,是值得提倡的社会风尚。施救无论成败,都不应该影响到对施救者品质方面的评价。不仅如此,对施救失败者多一些赞赏,还可以对冲内疚与自责,激励更多人见贤思齐。由此看来,这次施救虽然失败,但施救者与现场见证者和网友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弘扬优秀品质和评价见义勇为行为,都颇有启迪意义。
◎秋实 医生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指出,台湾疫情暴发以来,大陆表示愿以多种方式,尽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