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鸣 画
羊城晚报国际评论员钱克锦
6月16日,引人瞩目的“拜登普京会”在瑞士日内瓦落下帷幕。会面的结果如何?《纽约时报》的总结颇有代表性:带来希望,但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这个结果,实际上和舆论之前所预料的也相差不多。这和两国关系现状以及拜登和普京的个性都有关系。
这次会面的背景是,美俄双方都认为两国关系已经处于几十年来的“最低点”。美国和西方指责俄罗斯干涉美国选举、黑客入侵美国、镇压内部反对派、去西方国家追杀前特工等,在不断对俄罗斯实行制裁的同时,也将普京描绘成一个冷血的独裁者,认为他一直在试图削弱西方、在西方制造混乱(美国有舆论认为,特朗普上台及其在下台后仍给美国政治带来混乱就是个例证)、威胁一些东欧国家。而普京认为,俄罗斯并没有干涉美国选举,也没有支持黑客入侵美国,倒是西方一直遏制俄罗斯发展,干涉俄罗斯内政。
当然就算双方互相敌视,但都认为需要对话。因此4月份拜登提议和普京会面后,俄罗斯方面立即作出肯定的回应。
在会谈前,普京表示,美俄之间在诸如核武控制、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方面可以有合作的空间;拜登则表示要让俄罗斯知道美国的底线。
16日的会谈在日内瓦湖畔一个法式别墅中进行。双方进门前握手微笑致意,显得很正常;但在会谈前供媒体拍照时,拜登和普京没有交流,显得很不自在。
双方会谈总共花了大约三个小时,比预计的要短。结束后双方发布了简短的联合声明,称应该避免核战争,双方将继续就核问题进行会谈。
普京和拜登在会谈后也先后单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发布会,外界对会谈的内容和结果可以有一定了解。
一方面,会谈气氛很正常。有记者问会谈时气氛是不是充满敌意?普京答称在会议室“没有敌意”,并说会谈有建设性。拜登在自己的记者会上也说“会谈的总体调子不错”。
另一方面,小问题有进展,大分歧没变化。其中能谈得上看得见摸得着的进展,是双方驻对方的大使马上回任(前段时间因为关系恶化,美俄驻对方大使都返回国内。)但在网络安全、乌克兰问题、人权问题等领域,双方仍是各说各的。普京坚决否认俄罗斯利用网络侵犯美国利益。对美国遭受的一些具体网络袭击,他反问到“这和俄罗斯政府有什么关系?”拜登则表示,自己已经和普京说明了网络袭击的严重性,并设定了行为规范。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认为,拜登和普京在会谈前都比较低调,没有说要达成什么协议,因此会谈能取得一些进展倒给人一种“意外之喜”的感觉。
当然,拜登和普京都是经验丰富、个性比较稳的政治老手,这样的会谈当然不会有什么戏剧性的突破。在双边关系陷入低谷时,双方首脑能坐在一起,达成一些大而化之的“共识”,互相表明对对方没有恶意,算是完成“稳定双边关系”的基本任务。
倒是一些美国媒体的点评颇有意思。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分析认为,虽然有人认为俄罗斯现在经济规模只和韩国、西班牙等国差不多,美国如此郑重其事地举行双方首脑会议,实在是“抬举”了普京,但实际上俄罗斯是个核超级大国,所以仍需要重视。
《今日美国报》网站的一篇报道则说,这次会谈让美国人重拾尊严。意思是上次特朗普和普京会面,会后在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选举一事上,宁愿相信普京而不相信美国情报界,令美国丢尽了脸。
《国会山》日报网站的一篇文章则对拜登和普京的新闻发布会进行了比较。该文称,被西方称为“独裁者”的普京面对记者侃侃而谈,回答了20多个问题;而“自由世界的领袖”拜登只回答了七个问题,而且还念了稿子。该文的标题是《现在终于知道拜登为什么不愿意和普京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了》。
新闻推荐
新华社曼谷6月16日电(任芊)泰国总理巴育16日发表电视讲话说,为尽快恢复国内经济与旅游业,泰国将在120天内向游客全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