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场知识与心理素质的考验。最后一科考完后,考生们神情轻松。
面对即将到来的近三个月的暑假,考生们欢欣雀跃。
高考后的捐书活动,是爱心,更是对后来者的激励。
考生们前往考场。
高考结束后,考生激动地拥抱家长。
高考前一天,刘火贵接到了父母的电话,问需不需要过来陪考。
家住龙坪镇的父母特地过来陪伴他,这是高考时特有的“优待”。然而刘火贵拒绝了,太过隆重的仪式会让他压力倍增。
同为1798名连州高考生的其中一员,“00后”杜清娜也有同感。在湖南打工的父母为此请了一个月的假,住校的她在考前也没能与家人见上几次,“我感觉我妈比我还要紧张,见了面怕有压力”。
相比之下,作为艺考生的张学禹则显得轻松自由,已经通过艺术类专业考试的他,可以说是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心仪的大学。“家人比较信任,也没给我太大压力”。
对于高考,他们都有着各自明确的目标。从四五岁开始学画画的张学禹,心中最高的殿堂是广州美术学院。杜清娜的“心水”大学则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我一直对英语很感兴趣,将来也希望能成为翻译”。
而刘火贵则考虑得更长远,他的终极目标是进入腾讯公司,“这次考试算是稳定发挥,如果分数过线的话,我打算报深圳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火贵在高三这年可谓是拼尽全力,用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弱项——英语。凌晨5时40分起床,6时到学校开始背单词,6时55分上课,12时20分放学,中午直接在教室学习休息,14时30分上课,17时28分下课,吃完晚饭后,18时到学校开始自习,一直学到22时50分教学楼熄灯。这样的学习作息时间,他一直坚持了两个多月,终于将英语成绩提上来。
高考是一场知识与心理素质的考验。付出过的努力使得这个少年问心无愧,他对于高考的心态反而显得轻松,“高考只不过是一场大型考试,更重要的还是个人能力。因此,保持平常心很重要”。
而经过了高考的洗礼,即将到来的休闲暑假让他们兴奋到了极点。“我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回家"吃鸡"”,为了迎接这次考验,刘火贵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玩过游戏,“甚至连手机都没怎么碰”。在这个近三个月的暑假,他还计划着要去考驾照。有了长假,张学禹则打算去向往已久的重庆、上海旅游。
而放松下来的杜清娜深觉自己在高三这年长胖了不少,减肥变成了高考后的“头号大事”。结束了繁忙的学业,杜清娜还打算在这个暑假跟着父母到湖南陪陪外婆,有空再去打暑假工。
轻松之余,杜清娜却隐隐感到一丝遗憾,“很多人都说,一场高考,考散了一群人。高考过后还有多少人可以相聚,相比起高考,我更重视的还是同窗三年共同奋斗努力的那段时光”。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杨溢子
策划/统筹:黄津
新闻推荐
广东省人大代表黄美聪倾听群众心声。南方日报讯(记者/杨溢子通讯员/黄飞燕李莹)为进一步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