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凡
英德市沙口镇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理事会和青年的主体作用,坚持“村民主体、政府引导”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以拆除危旧泥砖房为突破口,以村庄道路硬底建设为牵引,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推力,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目前累计已建成34条美丽乡村(详见8月16日《南方日报·英德视窗》)。
今年沙口镇有52条村申报创建整洁村,目前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进度较快,效果显著。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各地在推进过程中也取得了新鲜经验,而沙口镇也给予我们若干有益启示。
发挥主体作用。这种主体,当然要发挥村党支部、理事会的“主心骨”作用,在组织、引领、规划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是,考虑到每个村的具体情况不同,尤其是有些经济条件有限、缺乏统筹能力等情况,有些村也往往是“有想法、没办法”,必须找到有能力、有威信的村民作为动力源泉。如沙口园山村没有仅仅着眼于村里现有的资源,而是把眼光放在了外出乡贤、有为青年的身上,通过吸引乡贤投资,注重发挥外出青年见多识广,回乡引导,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加入青年的力量,理事会的战斗力马上翻倍!”通过内外结合,有效激活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可谓是找到撬动村庄建设的“钥匙”。目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资金、规划以及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因素都非常关键,而实现真正改变,就需要村里的能人、好人来发力,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注重文化引领。文化是村庄的灵魂。每个村都有每个村的历史,每个村都有其独特文化。如马凹村立足本土传统文化,找到了切入点,将祠堂与文化室融合共建,设立了议事室、电教室、阅览室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孝德文化、党务村务、村规民约等内容上墙,建成文化驿站,活化了传承传统文化方式,让村民受到熏陶,也让村庄有了新的面貌,可谓一举多得。其实,细究起来,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村史”,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努力挖掘这些尘封已久的文化根基,整理呈现出来,把传统文化与村落建设结合起来,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促进族群团结和谐氛围,让地方文化与主流文化链接起来、传承下去,这不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以文“化”人,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村民干事创业向心力、凝聚力。
坚持政府引导。诚然,从村庄的规划到建设,都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由村民自主决定,但并不表示政府可以缺位。政府部门要自始至终发挥引导作用,如向村民宣传相关政策,引导各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每个美丽乡村都能按照正确方向、科学合理开展规划建设。尤其要结合全镇的整体规划,一村一策,准确定位,发掘每个村庄的亮点,突出村庄建设的重点,既有新楼又有新村,形成丰富多彩、特色明显的美丽乡村。与此同时,要积极树立先进典型作用,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齐头并进,确保每个村不掉队、全覆盖。
本版统筹:焦莹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吴权瑞张可旋)近年来,英德市桥头镇把加强基层党建与推进脱贫攻坚、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