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凡
英德交警大队按照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放管服”改革的部署,主动探索、积极作为,率先在粤北地区上线了“24小时车管所”便民服务,实现“减证便民”。市民在自助办理补换领驾驶证、行驶证、机动车选号等业务时,夜晚或者节假日均可随时办理(详见9月6日《南方日报·英德视窗》)。
据报道,“24小时车管所”设置了自助照相等设备,群众自助办理补换领驾驶证业务,从输入身份信息、交款到最后打印驾驶证,整个过程仅需10分钟。相信看到这篇报道的读者如笔者一样,不仅持欢迎态度,同时希望更多的办事窗口也能像交警部门一样,在落实“放管服”改革部署方面,走得更快一些,做得更多一些,以快捷便利、公平普惠的管理服务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目标是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其检验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它能否为群众生活及办事带来便利。从这一点来说,落实“放管服”,表面看是工作作风和执行力,本质是要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我们常常说“知易行难”,也知道“说别人容易,自己做难”。“放管服”之难就难在这种改革是“刀刃向内”,“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必须要树立全面深化改革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创新工作理念,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把改革举措落实到位。
因地制宜抓落实。工作落实与否,结果最有话语权。正如上述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表示,“工作日根本没时间来办理,现在"一站式"办理真的非常便民”。自2016年国务院部署“放管服”以来,各地就开始逐步落实,工作流程优化了,效率提升了,硬件建设加强了,但是为什么依然有“门易进、脸好看、事难办”的反映?归根结底,还是形式主义在作祟,为了检查过关,注重“面子”而忽视了“里子”,没有真正把便民举措抓好抓实。譬如在证明责任方面,个别部门缺乏应有担当,以惯常思维要求出具可有可无或者本就可以通过系统查验的纸质证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方面缺乏统筹协调,把本来可以优化的流程进行拆分,让当事人“多跑腿”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如某些基层办事大厅建起来后,没有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功能比较单一,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等仍需继续强化。
建立考核与监督机制。英德镇村多,工作涉及面广,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多举措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无论是交警部门的“放管服”,还是其他部门对外业务办理,构建服务便民化体系都不只是一纸部署,也不是一种临时的举措,而应当纳入长期重点工作。要改变一直以来沿袭的固化思维,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跟踪督导相关部门的改革创新进度。与此同时,提高办事公开透明度,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通过群众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行多方评价,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构建部门办事新格局!
本版统筹:焦莹
新闻推荐
鲁凡8月23日召开的英德市十五届二十五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通报了2018年上半年该市十件民生实事的进展情况。会议透露,今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