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免费时限太短、白天收费过高、公共交通配套不完善
◎市民:呼吁听证会全程直播,让停车收费更合理,促进清远创文
◎专家:公共资源合理配置考验政府管理能力
“15分钟免费时限太短,根本办不了事”、“调整之后白天上班停车要收30元,工资1/3都交停车费了”、“调整后的收费标准更"一刀切",不同地段、不同时长的区别”……昨日,道路停车智能收费拟调整标准的公布引发了市民、网友热议,普遍认为调整后的收费标准比调整前的收费标准更加不合理。还有市民呼吁听证会全程直播,让停车收费更合理,促进清远创文。
根据原来的收费标准,道路停车3小时2元,16小时5元,夜间10小时10元。昨日公布的《清远市清城区道路停车智能收费服务特许经营项目拟调整收费标准》中,道路停车智能收费标准拟调整为1元/15分钟,夜间时段最高收费8元,二十四小时最高收费30元。进入停车位停车不超过15分钟(含15分钟)免收费,超过免费时段未出场的,计费时间从入场时起算。其中夜间时段为21:00—次日8:00。
四大争议
15分钟免费时限太短“为了收费而收费”
道路停车智能收费在调整之前是30分钟内免费,调整之后是15分钟免费,这让许多市民都接受不了,成为争议最多的焦点。
“15分钟!到政府部门或行政服务中心办个事情,交个资料都来不及。”市民王先生是一名行政人员,经常要到行政服务中心处理事务,对于调整的停车收费价格,他表示“坚决反对。”他认为,道路停车收费一开始是为了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避免车主长期霸占公共停车位的不文明行为,原来30分钟内免费还算合理,现在缩短为15分钟,有违公共停车位原来的公共性质,“我认为这是为了收费而收费,不是为了促进使用效率而收费”。
“15分钟内免费,停车都还没停到位。”小邓是一名有两年开车龄的姑娘。“路边停车位普遍难停,几分钟才停好,出来又要小心,哪里还有时间办事。”她认为,免费时限太短,只会带来更加停车位的空置,也会带来更多乱停乱放的现象。
白天停车3小时由2元变为12元“这是变相加价”
根据拟调整的标准,3个小时的停车价格是12元,是原来2元的6倍。根据最高收费,白天停车7个半小时即达到全天最高收费30元,相比原来16小时5元,涨价达到6倍。
“原本大家是觉得夜间收费不合理,停几分钟就10元了。以此为理由调价,夜间收费降低了2元,却把白天的价格翻出好几倍。”网友小莹说,“这明摆着是变相加价嘛”。
认为白天价格太高的还有上班一族。在市区开了一家培训公司的蒋先生说,他们公司位于连江路附近,写字楼没有停车场,员工们停车都需要停在路边的车位。按照新的标准,白天上班8个小时,原来停车费只需要5元,现在得交30元,算下来一个月1/3工资都要交停车费了。
网友“rain猪”算了一笔账:1元15分钟意味着停车吃饭消费3小时的话,停车费要12元,收费不是一般的贵。
没考虑时长、路段比调整前更加“一刀切”
根据原来的收费标准,市民提出,夜间收费“一刀切”问题,只停几分钟也收费10元。“一提到调整,就是一刀切,全部调整为15分钟1元。”市民钟先生认为,这样做完全没有改进,停车位的管理处于粗暴状态,不符合现代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和趋势。
“收费的同时服务能不能做好。”也有网友提出质疑:既然收了费,路边停车位除了给车主停车,还要做好安全保障等服务,“至少目前来看没看出有什么服务”。
钟先生还提出,停车收费除了考虑时长,还要考虑路段,“繁华路段和内街小巷可以差别收费”。黄先生则担忧,公共停车收费抬高,不可避免会让商场、小区车位费的涨价,“希望主管部门多听民声”。
公共交通配套不完善无法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公共停车位既然开始收费,而且收费如此高昂,城市公共交通也应该完善配套。”除了对路边停车收费的不满,还有市民提出对公共交通的不满。
网友丘先生说,对清远市民来说全天限价30元太贵,坐公交车出行班次游太少。很多路线只有一台公交车能到(义乌路段),夜间很早就停运,出行只能开车。
和该网友的观点一样,市民汪先生说,很多大城市停车收费标准高,但同时公共交通也做得很好,大部分人通过公共交通即可出行方便,但在清远公共交通无法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
听证代表声音正方VS反方
正方
清城区政协委员陶顺华:“收费标准合情合理”
“合情合理”,对10月11日公布的《清远市清城区道路停车智能收费服务特许经营项目拟调整收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清城区政协委员、清远市盈创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陶顺华态度鲜明,他会在听证会上对《标准》表示支持。
“既然让民营企业投资来做这件事情,亏本了谁还会去干呢?”陶顺华认为,在城区建设道路停车智能收费系统,运营企业前期投入大,日常维护、管理也需要成本,但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企业亏损比较严重,并且逃费现象严重,会打击企业的积极性。
“肯定会有反对的声音,”对于部分市民认为价格偏高的观点,陶顺华表示理解,但他认为,对比周边城市或者一般的停车场收费,一小时4元的价格并不高。
市民代表林子翔:调价处于可接受范围将建议方案继续完善
“拟调整收费标准做可接受范围,调价应该是正常的,因为原来的价格确实比周边城市要便宜。”被随机抽取参与听证会的市民代表林子翔则说,他把清远的停车收费和韶关等城市的收费相比,原来的收费相对较低。调整之后价格上调,但处于可接受范围。
但对于调整的收费方案,林子翔说,他将在听证会上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包括要设置梯度收费,让停车时长较长的车主有折扣空间,一方面让收费更加合理,另一方面运营方也能提高车位使用率;夜间收费时段是从晚上9点开始,但下午5点半下班到9点这个时间段按照白天的收费价格不太合理,收费时段也应该有所调整;另外可以推出包月包年的套餐,让车主可以在一定区域内一定时间内自由停车。
反方
市人大代表麦露:24小时最高收费20元更符合清远的消费水平
“24小时最高收费30元这一标准对于清远的消费水平来说有点偏高了。”市人大代表、清远八蚨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麦露也受邀请参与听证会,她表示,从最新的调整方案来看,免费时段仅有15分钟,目前在很多城市的公共区域免费停车时间一般为30分钟,建议继续实行原方案的30分钟免费时段。另外,夜间时段收费最高8元的调整是比较合理,但24小时最高收费30元建议调整为20元。
麦露表示通过停车收费的方式提升公共车位的流转率是好事,不过当前清远的车位利用率实际上并不高,建议可学习广州推广共享车位的方式,通过共享系统盘活利用公共场所以及楼盘小区里的闲置车位,或将使清远的交通状况大有改观。
市民代表陈先生:有异议,公共停车要考虑市民承受能力
“根据最新的道路停车收费方案,我查阅对比了韶关、增城、从化等周边地区的收费管理办法,其中对于住宅、商场、写字楼、公共性单位配套停车位等免费时效多为30分钟-60分钟,而有的珠三角地区,全天最高收费标准为20元。”即将参加听证会的市民代表陈先生对于最新的道路停车收费标准方案设置15分钟免费时段、24小时最高收费30元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公共停车位设置收费标准应当考虑当地的经济情况和市民承受能力。”
陈先生认为,此前的收费标准,已基本得到大家的认可,只是在夜间收费时间管理上需要更加人性化。他建议在此前的收费标准基础上,夜间时段实行30分钟免费,并且把夜间时段调整为22:00-07:00。
市民呼吁听证会全程直播
“路边停车位属于公共资源,收费涉及到广大市民的利益,听证过程应该进行全程直播。”市民陈先生表示,电视、网络直播,在许多地方无技术障碍,不但地方晚会、电视节目在搞直播,甚至连一些地方的人大会议与党委会议,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直播。而路边停车位收费与供水、供电、供气一样,事关市民的切身利益。“对听证会进行直播,可以让市民更清晰的了解各方的意见,使听证会更加公开透明,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网友“Eric(^宇^)”也表示,“听证会总是很多人不知情况下搅(搞)听证,现在网络这么方便,(为什么)不能网上征求意见?”
记者查询发现,早在数年前,北京、西安、青岛等城市就对居民水价调整、出租车调价等听证会进行网络直播。
律师何伟强:听证会直播只要技术上可行就行
受邀参与听证会的律师何伟强表示,在进行调价前举行听证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实行定价听证。
如果媒体要直播听证会,在法律上是否可行?何伟强说,听证会直播在法律上不存在问题,只要技术上可行就行。
运营方回应
调价可参考同类型智能停车管理模式的城市
小象城泊介绍,清远市的智能停车项目是属于一个城市级的智能停车服务平台,运营单位代表管理部门对城市的停车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整合资源、规范停车。小象城泊现在做的是一个服务平台,包括城市级的诱导系统。目的是想给清远车主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停车环境。项目设定之初的整体规划是站在长远角度,打造信息化高效化的智能平台,整体项目的架构设计都是按照目前清远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发向制定的。
针对车主反映的夜间收费标准不合理和白天收费限价不合理等情况,小象城泊认为现在发改部门正进行的调价,标准可参考同类型、同设备等实施相关智能停车管理模式的城市,并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新的收费标准。小象城泊会一如既往地做好停车服务,同时在后期的运营中,也会多给车主提供优惠信息,方便大家体验智能停车。
专家声音
社科专家、原清远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邹锡恒:路边停车收费问题考验政府管理能力
按照最新公布的《标准》来计算,上班族上下午至少要花24块,22个工作日,如果再加上夜间停车费,一个月的花费是原来的五六倍。“以这个标准收费,让市民的经济压力大了多少?市民肯定是不接受的。”邹锡恒认为,收费既要有盈利,也不能让市民负担太大。他认为,作为公共资源,路边停车位收费价格应与楼盘内车库停车位的价格接近或略高一点。此外,他还建议停车收费标准不要一刀切,对不同地段、不同时段划分不同标准,区分出黄金地段和一般地段,邹锡恒认为,对于收费问题,首先要回归到启用路边智能收费系统的初衷。而停车场、停车位的设置和收费问题,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
“一套新的东西出来,政府应该认真考虑、缜密思考,管理、监管要到位,而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解决。”邹锡恒进而提出建议,类似路边停车收费这样涉及到公共资源、公共利益的事情,负责公共资源的政府应该承担管理责任,不能交给企业行为、个人行为来完成目的,“路边停车收费牵涉到城市的管理、静态交通的秩序和市民出行的方便,要把经济性和公益性相结合,这是政府部门的职责。”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许甜何帆毛远策陈荣汉朱文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深圳侨报记者谢青芸通讯员陈莲婷)近日,民盟深圳市委会承接了民盟省委会重点规划课题,并充分发挥对口联系制度优势,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