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割作业
文/ 赵燕华 吴瑕
今年4月,广东省清远英德市桥头镇坪山村的300亩地种上了之前从未种植过的作物——黑米。如今,“中国农民丰收节”余热尚在,坪山村村民也迎来了第一季黑米水稻的收割,预计有50吨的优质黑米将销往全国,村民们的钱包将不再空空如也,脱贫致富就在眼前。
拥有这番美好光景,有赖于“精准扶贫”找准了方向、找到了合适的“合伙人”。
引入产业扶贫 政企村民合作打造乡村新产业
作为广东省定贫困村,坪山村村民长期徘徊在温饱线上。过去,坪山村共有1026人,2290亩土地,但土地破碎化严重,村中大部分耕地荒废、杂草丛生,导致大多数村民外出务工。
“地里以前主要是种些水稻、苦瓜、辣椒、花生,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大概才300块,因为把农药、肥料、人工的成本扣除之后,基本就没钱了。虽然儿子儿媳在农闲的时候也会出去打零工,但还要供娃读书。只能说温饱是解决了,但是脱贫很难。”生于斯、长于斯的陈结坤是坪山村上楼队生产队长,今年69岁的他与两个儿子住在一起,一家十二口人就靠十几亩田地过活,一年到头基本没有存款。
如何切实有效地帮助村民脱贫成为英德政府的一大难题。2017年11月,碧桂园启动了英德市整县帮扶工作计划,主动承担78个省定贫困村及全市17405户4438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2018年,碧桂园启动包括广东英德在内的全国9省14县结对帮扶行动,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为贫困家庭“量身定制”脱贫方案,制定了整体项目方案172个,可直接帮扶8万多贫困户,25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惠及3747条贫困村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其中,桥头镇坪山村黑米产业项目就是专属坪山村的脱贫方案。此项目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村小组+农户”的模式,整合村民手中的300亩土地,种植黑米、油菜花等农作物,为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就业的机会。
据了解,所谓“公司+专业合作社+村小组+农户”的模式,是指坪山村5个村小组将原先下放的责任田使用权收回,把土地统一承包给碧桂园,由碧桂园给付租金,并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由合作社带耕、带种,为村民提供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和指导、管理维护等“一条龙”服务,最后由碧桂园进行产品销售,并及时将利润分发给农户。
桥头镇副镇长林伟人对这种多方结合发力的扶贫模式表示支持,“政府此前也在推广机械农业合作社模式,通过牵头人出资,把农业机械购置回来,成立合作社,然后吸引贫困户来工作,通过技术培训来操作机械,从下秧到出大米,一整套的流程都进行专业化管理。”目前,坪山村合作社拥有插秧机、打田机、拖拉机、平整土地的扒田机和犁田机、收割机等数十台农机设备,平时的管理和维护都是村民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的。
合作社负责人正在地里指挥两台收割机对最后几亩地进行收割。“300亩地,以前需要四五十人才能完成收割,现在两台收割机三到四天就可以完成,赶工期的话两天就行。”
合作社还给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打工机会。“我们的黑米种植是按照绿色产品的标准来做的,不允许打农药和除草剂,一些除草、放水、灌溉等工作就需要人工来进行。”林伟人说。
40多岁的坪山村村民肖阿姨刚从合作社干活回来,现在的她每天在合作社做些除草、灌溉的工作,可以拿到80元的日结工资。“一个月下来就有两千多了,加上外出打工的丈夫和孩子的工资,一家五口人终于有存款了。”肖阿姨家去年开始建起了新房子,客厅里摆上了崭新的藤制沙发,家电一应俱全,等到黑米收益的分红下来,肖阿姨一家往后可以过上真正舒心的日子了。
村民钱包鼓
村民将获得土地租金、工资和利润分成的三重收入
“好山好水好土养一方好物,山高水远路长却难觅市场”。扶贫产品最怕面对的就是市场销售的问题,黑米是否适合销售、如何销售成为项目推进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但这些在林伟人看来都很好解决。“早在坪山村黑米种植开始之前,碧桂园就对我们这里的土壤、水质进行了考察,也对黑米市场效益进行了调研,几经摸索,最终选择了种植市场畅销且价高的黑米。而销售渠道方面,更是不用我们担心,碧桂园每个楼盘都有‘凤凰优选’,我们的黑米至少能通过这里销往全国。”
消费扶贫是推动城乡资源良性互动的一种扶贫模式。碧桂园通过与优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依托扶贫自有品牌“碧乡农业”、社区生活服务超市“凤凰优选”、各类超市互联网平台等重要载体,让贫困村优质的农产品从田里直接走上城里人的餐桌灶头。据统计,碧桂园已在800余家“凤凰优选”门店开设扶贫专柜,已签约销售扶贫产品300余款,引进了1021个扶贫产品。
林伟人站在正在收割的黑米水稻田前,细数坪山村这一年来的扶贫成果:“碧桂园项目进来以后,农民可以获得三重收入:土地租金、工资和利润分成。碧桂园给农民每亩地租金800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劳作的话,每个月基本都有2000元以上的工资,等到黑米获得收益后,还会按照土地份额进行分红,直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陈结坤也给自己算了一笔账,“首先每亩地年租就有800元,我们家十几亩地就有一万多元了;现在田也不用我们管,儿子儿媳外出打工的工资也有四五千元一个月。我预计今年至少有两万块的存款,想想就觉得心里舒服。”
据了解,坪山村的扶贫项目将就业、租金、分红三者相结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益,目前有17个贫困户、47人直接受益,也间接帮扶了桥头社区94户、244人。
未来,坪山村将把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融入“稻田彩绘”的创意,“我们会在不同的位置种不同品种,不同品种每个时节会呈现不同色彩,从上方看就会形成一个图案,成为‘稻田彩绘’。这一季黑米收完后会种油菜花,预计在春节期间就可以出现彩绘图案,春耕前油菜花就可以收割了,春耕又继续种黑米。”林伟人认为,把城里人吸引到美丽乡村来,让农民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也是特色扶贫工作的重要表现。
“七月里来,七月秋,开坡作圳映田丘;现在禾苗长势好,今年必定大丰收。八月里来,是中秋,郎送月饼妹要收,郎送月饼妹要接,两人感情永不丢……”看得见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作为坪山村文艺队的一把好手,陈结坤唱起了自创山歌,抒发心中喜悦。
新闻推荐
新型英石盆景融入了绘画元素,增强其观赏性。陈咏怀摄南方日报讯(记者/陈咏怀通讯员/曾慧芳)日前,英德市文化馆举办了英石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