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46.43万亩耕地被纳入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陈咏怀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陈咏怀通讯员/张涓涓)10月31日上午,英德市召开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动员会暨培训会,对该市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记者从会议获悉,目前英德市耕地面积为136.92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13.45万亩,而省、市下达到英德的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为46.43万亩。
根据今年5月印发的《英德市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英德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是46.4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3.9%,计划于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并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
英德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廖家杰在会上指出,当前英德农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发展期,农业结构调整日渐加快,如果不守住农产品生产用地底线,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出现大的波动,就可能给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来重大影响。“英德作为一个水稻生产大县,保障粮食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表示,建立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就是要把水土资源环境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优势产区保护起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落实好,这既是保障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确保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廖家杰强调,各镇(街)、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农村土地确权成果,借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土地确权等工作的方法和经验,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要按照“应划尽划、划足划实、择优划定”的原则,结合全市当前水稻种植田块类型、现有水土资源条件、生产现状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定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已经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要优先划入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确保优势区域的优质耕地用于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
廖家杰还提到,要将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列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对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建设、管护等关键环节实行年度考核。
新闻推荐
加强对“一把手”巡察监督 巡察延伸至村级党组织 英德市启动第六轮 第二批巡察工作
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英纪宣)日前,英德市启动了第六轮第二批巡察工作,对黎溪镇、横石水镇、人社局、农业局、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