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在杨和镇石水村,近百亩金黄的稻田等待收割。
稻穗在阳光下闪烁。
村民把稻谷晾晒在路边,小鸟飞过来“偷吃”。
10月30日,徐师傅拉着收割机早早来到明城镇肇塘村收割水稻。
杨和镇棠下村的杜氏夫妇每年都要收割水稻,杜叔负责收割,杜姨负责打谷。
杜姨累了就坐在地里休息一会。
村民用铲子把稻谷铲起,背着风,让空心的谷粒在风中吹散。十月的高明,风吹稻花香,又到收获的季节。10月30日早晨,来自河南的徐师傅拉着收割机来到明城镇肇塘村,问问这家问问那家,看看谁需要收割服务。他应该是最早知道稻谷熟了的人。从业10年的他,每年都会从清远出发,途经高明,然后再往广西。“受之前台风影响,今年高明的稻谷成熟稍晚了。”他脱下草帽,跟村民谈好价钱,就开始在一片金黄的稻田里投入工作。同样是在昨天,在荷城工作的阿明,也特地带着两岁的儿子赶回肇塘村老家,帮年迈的母亲收割水稻。“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回来帮忙。”阿明说:“能有这么一个时节可以一家人聚在一起,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母亲忙着抱孙子到田间玩耍,他自己一个人站在田边,擦了擦汗,看着收割机在奔忙,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时,明城镇的稻田已是金黄一片。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各地村民都陆续忙碌起来了。各村文化中心地堂、篮球场、停车场,晒满了刚刚收回来的稻谷,他们拿着半米宽的推杆,在烈日下把稻谷推均匀。如果晴朗干燥的天气持续,再过三天,稻谷才会彻底干透。夕阳西下,周围都静了。一阵风吹来,地上的谷粒在打滚,阳光在晒场上闪烁。所谓夏种一粒谷,秋收万颗子。这里凝结了每位耕作者的劳动结晶,还有每个人对秋收的期盼。(文/图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
新闻推荐
他被刺伤后坚持制服嫌疑人,72小时救治才脱离生命危险。百加派出所教导员刘国松被刺伤后,被送到医院救治。通讯员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