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清远市160多名乡村新闻官首次走进校园,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脱产学习。图为在讲好自己村故事主题播报环节,英德市乡村新闻官肖炳刚在讲述家乡特色产品英德红茶。南方农村报记者谭家富吴秒衡摄南方农村报讯10月15日,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培训学院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来自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英德市、佛冈县、阳山县等5个县(市、区)的160多名乡村新闻官参加揭牌仪式,同时走进大学校园,脱产学习新时代基层宣传工作方法和正能量乡村网红打造技巧,更好践行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助致富(“三传一助”)理念,赋能乡村振兴。
新闻官播报推介
清水鸭月销八千
身着民族服饰,手拿特色农产品,用朴实、风趣的语言讲述着自己村庄的故事,这是清远市首批乡村新闻官们日常的工作情景。今年8月,清远市首推“乡村新闻官”制度,成为全国基层宣传工作创新举措。
乡村新闻官是乡村的新闻发言人,也是基层的宣传员。他们用村民听得懂,看得清的方式宣传各种惠农政策;用心组织策划各类推介活动,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外界推介家乡特色文化,优质农产品,积极践行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助致富的“三传一助”基层宣传理念,让全社会聆听乡村振兴的声音。
金秋十月,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黑山村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当地特色产品——黑山清水鸭通过乡村新闻官的播报推介后,晋升为“新网红”,走出大山,飞进珠三角市民的餐桌。
黑山村乡村新闻官雷健介绍,黑山清水鸭从小到大不喂饲料,只吃五谷杂粮、野菜及虫子,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由于地处偏远,信息不畅,纯天然养殖的清水鸭却鲜有消费者知道。每到上市时节,农户只能将自家养殖的清水鸭带到镇圩销售,销量和价格均不尽人如意。
上任后的雷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村民销售清水鸭。他先把鸭子的生长环境,丰富的营养价值进行总结,利用乡村新闻官微信平台进行宣传,号召村民转发,向城市消费者推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雷健的努力,不到一个月时间,8000多只清水鸭便销售一空。这是以往黑山村村民一年的销量。据了解,目前已有珠海的餐馆有意向定期采购黑山村的清水鸭,采购价格也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
“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养殖规模,还要加入二维码质量溯源,打造"黑山清水鸭"品牌,充分利用乡村新闻官宣传平台,让更多消费者认识清水鸭,让更多农户收益。”信心满满的雷健高兴地说。
雷健的事迹是清远市首批300多名乡村新闻官们的一个缩影。在任职的3年时间里,乡村新闻官们将真正深入一线,扎根农村,用朴实的语言,多样的方法,打通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社会的“减震器”
谣言的“粉碎机”
为了进一步加强清远乡村新闻官队伍建设,清远市委宣传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成立乡村新闻官培训学院。
15日下午,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培训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崔建军,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杨兴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王更辉等领导及嘉宾,以及清远市各县(区)宣传部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
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崔建军表示,乡村新闻发布是农村社会和谐的“减震器”,是民间谣言的“粉碎机”,要让信息不在田野停息,让城乡信息对称;让新闻发布成为乡村治理“工具”,让新闻发布成为农民的致富“神器”。
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培训学院的成立,为清远市乡村新闻官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接下来,清远市将持续支持乡村新闻官培训学院发展,充分整合政府、媒体、高校等各方资源,深化乡村新闻官实践研究,通过开展各类乡村新闻官理论及实践培训,挖掘更多乡村新闻官的潜能,激发乡村新闻官的内生动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基层宣传人才,着力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乡村新闻官。
学员现场播报
专家精彩点评
据了解,此次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培训学院成立,同期还举办了清远市2018年首期乡村新闻官培训班。来自清城区、清新区、英德市、佛冈县、阳山县等5个县(市、区)的160多名乡村新闻官首次走进校园,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脱产学习。
来自暨南大学及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一线行业专家,给学员们带来形式丰富、干货满满的培训课程。学员们不仅学习到了舆情防控、新闻传播等专业知识,还通过实践操作,亲自体验互联网传播方式和技巧。
此外,现场还举行了新闻播报展示,学者、专家对学员们的现场播报展示进行了精彩点评。
培训课程之外,还举办了乡村新闻官座谈会,学员们各抒己见,交流学习心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让学员们既轻松愉快,又收获满满。
新闻推荐
严重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定,清远11家药店被列入“黑名单”
4日,记者从清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该局发布食品药品“黑名单”,清远11家药店因为严重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