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新闻 清城新闻 清新新闻 英德新闻 连州新闻 佛冈新闻 阳山新闻 连山新闻 连南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佛冈新闻 > 正文

大塘镇六一村 五百年古村隐在深山人未识

来源:今日三水 2018-11-09 06:55   http://www.kcqsx.com/


六一村村民从瓜田里收获成熟的黄肉西瓜。市级农业公园——兆利丰庄园举办的西瓜节每年夏天都会吸引珠三角游客前来体验鲜果采摘乐趣。/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资料图片)上周日,“城市三水·醉美村居”直播首站在梅花村启动,一批影友慕名前往古村采风。/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资料图片)梅花村外的北江风光。/佛山日报记者杨立韵摄(资料图片)北江由北向南奔腾而下,从三水大塘六一村流入佛山境内。北江之畔,大坑山脚,六一村像一位隐士,数百年来一直隐没于此,不求闻达于世。村民们在此繁衍生息,下江捕鱼,上山狩猎,耕种在山水之间。这座偏居一隅的村落,保留着最原始的淳朴,宛如世外桃源,是三水最美的村落之一。老“六一”往事从大塘镇北江东岸出发,沿着油金大桥一路前行,就能看到浩荡的北江穿境而过的六一村。六一村位于大塘镇西北部,与大塘主城区隔江而望,与南山镇接壤。从最北处的大坑村翻山而过,或者溯江北上,就能到达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总面积17.77平方公里的六一村,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熟悉六一村的人都会说起“老六一”。旧时,六一村是由大坑山脚下的6个自然村合而为一的行政村。驱车穿过漫水河上的六一桥,五安围和大坑围围住的6个自然村就如珍珠般散落在山脚下。原有的六一村,因交通不便被附近的村民称为穷乡僻壤。2004年,原来的六一村委会和当时的大塘镇埠街村委会合并,成为一个由10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其实六一村也可以叫"十一村"了,是10个自然村组成的。”六一村党委委员胡杞立说。在旧时,“老六一”的村民外出都靠舟艇。“老六一”之外,便是北江、漫水河,背靠大坑山,村民出行最便利的是水路。本世纪初,漫水河上建起六一桥,这才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之前,埠街村依托矿产资源,兴建了不少水泥厂、灰窑厂。经济虽然发展起来了,环境却受到了影响。油金大桥通车之后,航运逐渐没落,陆路运输发展迅猛。村民回忆,以前六一村因为工业兴盛,务工人员多,村民种植的蔬菜在村口即可售卖。随着环保政策收紧,不合格的工厂被关停整治,自然环境才慢慢好转起来。世人只闻梅花村曾经,大塘镇以外的人只知梅花村而不知六一村。梅花村便是六一村内最负盛名的自然村之一。梅花村有3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留着古村面貌,村内井然有序排列的镬耳屋群落成了历史的见证。2014年,梅花村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传统村落。梅花村因始建于明朝,村中后坡曾大量种植梅树,由此得名,别名又叫“梅村”。另一种说法是,因村前有5个池塘呈梅花状分布而得名。据村民回忆,上世纪80年代,村中还有大量梅树,最繁盛时种梅面积达70亩。后来天气变热,90年代时梅树已全部枯萎。北江带给六一村的是源源不绝的水资源,更带来了如水般的历史底蕴。先民们依山而居,依水而兴。据村民口述,梅花村曾是六一村最富裕的村庄,村中胡氏先祖曾依靠收取地租为生。村中还流传“一日升九梁”,即一日盖9座房子来形容当时的繁盛。民国时期,村前有码头,交通方便,贸易兴旺。新中国成立之后,为防范自然灾害,村外修筑了堤坝,交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村民胡月娥回忆,村外的五安围就是当时村民手把手修筑的。梅花不再,但村中留存的镬耳屋群是重要的历史见证。镬耳屋的屋顶形似古时的官帽,是古时大户人家建造的。成群落的镬耳屋依山而建,屋后是大坑山脚的山林,屋底是洁白的石板路。镬耳屋墙上,独特的梅花窗成为文保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的打卡胜地。旧时,梅花窗在村中还较为常见,如今梅花窗只在两栋房屋存在着。2012年,这两座民居被列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山水经济新路子一部分工厂关停之后,六一村人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祖宗智慧里,找到了一条发展山水经济的新路。六一村背靠大坑山,山林浓密,风光迷人,却也造就了山多地少的地理特征。胡杞立说,六一桥开通前,车辆要进入“老六一”必须绕一个大圈,一路都是泥泞的土路。即便依山傍水,村里仍是穷乡僻壤,基本没有投资项目进到村内。本世纪初,六一桥开通之后,联通了“老六一”跟外界的交流,村里的堤围逐步拓宽,路通带来的是财通。从空中俯瞰六一村,蜿蜒的北江穿境而过,大坑山脚下的村庄如玉带上撒落的珍珠。黄金航道和山林资源,是这里的先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禀赋。如今,绿水青山也成就了六一村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村民多发展渔业养殖和经济作物种植,外来投资者看中了六一村的生态优势,在这里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驱车沿着蜿蜒的堤围向北行驶,各色种植基地和采摘园在周末吸引着广佛都市圈的游客蜂拥而来。大坑村的村民江桂明,从南海回乡,引山泉水建泳池,夏季前来游玩的游客多到要把车辆停到堤围旁。陕西人滕绍祝到六一村投资的兆利丰庄园,其黄肉西瓜和水果玉米等产品受到游客喜爱,该农庄如今也成为了市级农业公园。黑山羊是六一村的特产之一,吃着青草、喝着山泉水长大的黑山羊是滋补良品。村内一有喜事,村民就会摆出全羊宴宴请亲友,美味的肉质是饕餮食客的最爱。大坑村村民江鉴清是一名煮了30多年羊肉煲的老师傅,每年他都要为几百名客人提供羊肉煲,他只收取一些加工费。(文/佛山日报记者洪海)

新闻推荐

佛冈县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隐患 集中排查整治行动

南方日报讯(记者/魏亚男通讯员/钟敏怡)为切实做好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把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大塘镇六一村 五百年古村隐在深山人未识)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