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香云纱驰名中外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闻、通讯员张良玉摄影报道: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月10日、11日两天,2018岭南非遗文化节在广东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金子山景区举办,荟萃广东50多个非遗项目,其中佛山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粤剧、醒狮、香云纱、剪纸将参加此届非遗节。
2018岭南非遗文化节的主题是“弘扬岭南非遗·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活动主会场设在连山县金子山旅游风景区,时间为11月10日与11日。活动分为开幕式、非遗主题表演、岭南非遗文化街展、岭南名家书画展、艺术家现场挥毫、非遗大讲堂、篝火晚会等内容。
两天时间,从10?30开始到17?30在主会场有不间断以“非遗”为主题的表演节目,通过舞台的形式展示粤剧、香云纱、剪纸、沉香、铁壶、剪纸、牙雕、灰塑、舞狮、皮影、湛江高桩狮、汕尾渔歌、瑶族小长鼓舞等约50项非遗项目。
其中南狮、粤剧、剪纸、香云纱皆是佛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山作为千年古城、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拥有佛山市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其中国家级14项。
醒狮是融舞蹈、武术、音乐等为一体的民间舞蹈。佛山醒狮是从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也传入岭南地区。为了避开皇权禁忌,民间艺人另辟蹊径,创造出另一种狮子的外形和舞狮的形式,在民间流传。
粤剧发祥于明清时代会馆林立,行庄遍布的珠三角中段——佛山,佛山神庙、戏台星罗棋布,借酬神以娱己,借武艺而成戏。拜师、谢师、酬神演出戏与数以万计的乡民和手工业工人密切相关。因此借以红船循水域、托琼花会馆,买戏卖戏。
佛山古为百越之地,随汉文化和百越文化逐渐交流和融合,由中原传入岭南的剪纸艺术也在佛山地域开花结果,结合佛山手工业、商业发展和民俗活动,佛山剪纸逐步成行成市,品类繁多,远销两广和东南亚各地。
香云纱染整技艺是佛山缫丝业发展的折射与代表。顺德的养蚕缫丝业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远在北宋徽宗时期,龙江、龙山一带已经开始植桑养蚕。从清代中叶至民国年间,顺德更因缫丝业蓬勃发展而一跃成为“南国丝都”和“广东银行”。
桑蚕和缫丝业的兴旺推动了纺织业和印染业进一步发展。云纱(香云纱)尤为著名。经晒莨工艺印染的香云纱闻名中外,被海外人士誉为“黑色闪光珍珠”服装。
非遗文化节还将打造一条以岭南非遗为主题的文化风情街。特色的岭南建筑、精美的非遗工艺品、名扬广东的特色美食小吃、历代相传的广东手信特产将让非遗文化更好地走进游客的心里。
活动现场还将举办“岭南名家书画展”,展出30位优秀艺术家的书画作品,传承发扬中国书画艺术。同时,20多位艺术家还现场挥毫,让游客更深刻地体会艺术创作的过程,感受名家风范。
新闻推荐
近日,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广东省首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