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钟声》
《静静的小河》
《晒秋》
《近观黄土地之一》
《近观黄土地之二》
《白杨礼赞》
项鑫
个人简介
项鑫,又名子楚。生于湖北孝感。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山水画家唐允明、姚思敏先生。毕业后任教于山西忻州师范学院,2017年5月辞去教职,进入深圳观澜山水画产业基地为入驻画家。结业于中国水墨画院首期班。作品多次入选省级重要展览并获奖。另有多篇论文和作品发表于学术期刊上。作品曾赴日本展览,另外多幅作品被美国收藏者收藏。现为山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惠州中国画协会会员。2017年6月3日在观澜版画基地成功举办“山川本色”项鑫青绿山水画作品展等。
2013年秋天,经过一年的躁动不安,我选择返回我执教的学校。后来才意识到,不创作就会如此不安,在六神无主的各种分心中,很多时候,常常是有了时间,却仍然画不出一幅画。
回来后,心中虽然有些不甘,但也慢慢试着沉淀,才一点点拾起画笔,临摹、练字、读书。在这个城市,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分心,所以我竟可以越画越多了。回来后的半年一直沉浸在“山水”之间,所以也就有了这一叠写生画。
从住处驱车两个小时后,可以看到太行支脉的南庄村。依山而建的村庄错落有致,堆砌的石头和白墙相互映衬。站在高处俯瞰,小河经年累月地流淌着,大妈们在自家阳台上不紧不慢地边打谷子边闲谈,满是丰收色彩的四合小院里晾晒着金灿灿的玉米。院墙边硕大的大丽花将小院点缀得红火。夕阳下的小院在温暖的阳光中,将对生活近乎倔强的热爱诠释得如此之美,让人感动。所以一回家就把这样的画面留在笔墨里。
那年秋冬,经常这样驱车去郊外,看到典型的黄土高原。时值秋日,放眼望去,远处的沟壑纵横里有平原和缓坡,坡里的沟底蜿蜒流出一线小溪。在这种地肥水美的滩涂上,肆无忌惮地穿插着高耸的白杨树,欢喜的姿态,一大片的金黄叶子让人眼见一亮!此情此景也着实撼人。刚一入冬,树上的黄叶铺在地上变成厚厚的毯子,树丛露出了纤细的枝条,真的是千枝万条,或千姿百媚,或挺拔屹立,正和本人喜欢的繁密画风相吻合。
在结合写生时,专门有一张作品是对白羊树丛富有形式感的表现。心物相交,物化为画,画为心声。一个好的画家不是盲目地模仿物像,而是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心性和审美理想,大胆地裁剪和选择美的意境和形象,用富有趣味的笔墨,在强烈的情感驱动下,创作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如《旷野钟声》《静静的小河》《近观黄土地之一》等系列作品,正是在这种有意无意的认知下完成,尽管在技法语言上仍需要进一步锤炼,但每一幅画,每一笔都是在真实而真诚的面对中完成的,也是在享受寻找美、发现美,和在自己的笔下传达美的惊喜与感动。
也是在那个冬天,在北京的艺术区,看到令人羡慕的“北漂”画家的生活。入驻进来后,感到每天都是新的,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画画,还可以和不同的画家交流,也羡慕一些成熟画家的大画室和他们经常入选的国展……心情如同冬日暖阳,心情放松了,就可以完全自由地画画了。扇面作品的创作就是那个时期的小成果,题材是对自己记忆中的四川葱茏小景的怀恋,小桥流水与凉亭点缀在峡谷之间,也尝试了小青绿,画面视觉感较强,构图也比较自由,蛮有趣味。
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画画真的不是普通的劳作,若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再好的土壤仍然开不出“画”来,李可染也曾一再讲到“万物静中皆自得”,这是在讲平和、安宁、静定的心所具有的心力。画家不是机械式地照搬和模仿形象,相反,是在愉悦中进行自由富有浪漫和激情的表现。这当中的“心”不是压抑和束缚着的,也不是烦躁不安的,甚至很多时候连分心都会直接影响正在进行的创作,写意画讲求的一气呵成便是如此。
心在画中的体现是最为直接的,就像王微讲的“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山水画的丘壑的大小、远近,空间的营造的“动变”随“心”而动,所以《溪山行旅图》和《溪山清远图》不同的“动变”背后有不同的“心”,由此也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
“心”是我的支点,前提是得有一颗清静的“心”。
新闻推荐
2017年,清远鸡一年创下5000万只的销量。今年双十一,南方+记者将通过直播镜头,带你走进清远鸡生产基地、电商销售中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