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们在柿子树附近拍照。
南方日报讯(记者/袁小燕)“龙山鹅、民安鸡,四九的妹子(梅子)、黄花妻(柿)。”是民间关于佛冈特产的顺口溜。进入11月,佛冈县石角镇黄花片区的柿子树便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引来大批游客拍摄和采摘柿子。
外地游客络绎不绝
驱车进入黄花片区,沿途便能看到不少柿子树,村民家门口、山间都能看到柿子树,挂着红彤彤的柿子,远远看去像一副别致的秋日图。
在黄花片区中华里村,记者偶遇了不少特意从外地前来拍摄柿子的游客。游客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一棵挂满了鲜红柿子的柿子树下,开心地合影留念。
“我是广州过来的,在网上看到的,在手机上搜到的,就是来看柿子的。”“都是过来拍照的,就是在网上看到,接着就找过来的,这一棵就挺好的。”几位游客都是通过网络了解到这边有柿子的。
黄花村民种植柿子的历史相当久远。因柿子是比较粗生粗养的作物,所以当时村民便把它种在田埂、山边这些不好耕作的地方。久而久之,每家每户都种植了柿子,有些山边只有零星几棵,也有一些连片分布。
黄花柿子主要是脆柿,又叫水浸柿。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家里,发现大家都把柿子浸泡在石灰水里。“做水浸柿要选择柿子还很生脆,没有变软的时候采摘回来,浸泡在石灰水里面,脱掉生柿子的涩味,浸泡时间为三五七天不等,视天气而定。”该村民介绍说,浸泡完之后的柿子,就像苹果一样,甜脆爽口。记者试吃了一块,口感确实像苹果一样,又甜又清爽。
把这种脆柿子晒干,味道更甜,村里的小孩都喜欢吃。村民介绍说,往年有些收购商会来村里收购新鲜柿子,也有收购柿子干的,不过价格都不太高。
“柿子经济”带动旅游发展
据石角镇黄花片区党政公共服务站书记李庚原介绍,黄花柿子已经有将近600年的历史,由于当地的水土、气候等非常适合柿子的生长,因此黄花柿子特别好吃,又大又甜,产量也高,在佛冈也很有知名度。
“在改革开放以前,柿子是农户极其重要的收入来源。”李庚原说,由于柿子树的种植不占用农田土地,一般种在山头、山坎等农村土地利用率低的地方,因此柿子的收入占比特别重,甚至可以达到50%。然而,因为储存不便,种植量大,并且有没有形成加工产业链,加上采摘困难、成本较高,柿子的销售越来越困难。在黄花片区的8万亩山区,种植将近3000亩的柿子,年产值达到近20万斤,却有一部分因为没有人摘而掉落腐烂。
往年,黄花村民只是简单地买卖柿子,以帮补家计。而今年,则变成了“以采摘体验为主,买卖为辅”的模式,游人免费采摘、试吃。如果要买果农已经摘好的柿子,才需要收费,大约4元/公斤。
村民李汉华表示,游客喜欢摘就摘,也不收他们钱,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柿子树天天都有游客去,附近那些农庄都接待不及。
“我希望用这个柿子的悠久历史作为一个媒介,去带动黄花的旅游产业,带动其他的加工业,比如我们柿子的深加工。我们会做一个柿子节观赏节,将柿子的观赏区整理一下,柿子饼会提前去制作。到时游客来到既可以品尝,又可以采摘,还可以感受到田园的风光,原生态的风光。”对于黄花柿子未来的发展,李庚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新闻推荐
佛冈法警大队许岳获得全国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挑战自我”警务比武摔擒技术项目第一名。程浩摄南方日报讯(记者/程浩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