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凡
近日,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举办“脱贫致富感恩活动&番薯美食节”暨碧桂园集团党组织与连樟村党总支部党建结对共建活动。活动当天,该村理事会向各界公布了连樟村脱贫成果(详见11月29日《南方日报·英德视窗》)。
正如连樟村支部书记、主任陆飞红所说,“连樟村取得今天可喜的成绩,离不开各界的帮助与支持”。在帮扶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连樟村民积极行动起来,在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喜人变化。在连樟从“省定贫困村”到“示范村”的嬗变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更多有益启示——
城乡互动。城乡互动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途径,而结对帮扶就是“以城带乡”的生动体现。2016年连樟村被确定为省定相对贫困村以后,由清远市政府办公室、市编办、德晟集团公司挂钩联系帮扶,2017年碧桂园集团加入帮扶,为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以及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各帮扶单位因地制宜开发产业帮扶。帮扶工作队入驻第一年,连樟村21户25人脱贫;次年,26户86人脱贫。无论是帮扶还是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帮扶单位在给予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善等方面大力支持的同时,也在派驻干部的培养、基层农村的实践、党建工作的加强等诸多方面取长补短,互相获益。
产业支撑。产业兴旺是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借助各方支持契机,夯实产业基础,打造特色产业,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一是因地制宜。德晟集团公司帮扶建立了大棚蔬菜基地,充分利用当地水土优势,发展绿色生态农副产品;二是引进产业。如扶贫车间玩具加工点,既解决了过大投入的问题,又灵活机动,有效解决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问题。三是培育带头人。培育本地村民参与并筹办产业,不但让产业主体本地化,而且促使产业扎根、发展壮大,为村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连樟村马下组小组长、致富带头人陆奕标利用碧桂园帮助整治的高标准农田,于今年3月连片整合其中30亩本村民小组土地,实行统一租赁承包和经营管理,试种甜玉米新品种,并争取建立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示范基地,优先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等在基地劳动,逐步形成自我“造血”功能。
资源链接。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与市场对接缺乏渠道等,都是贫困村致贫的原因和“短板”。要精准施策,把这些“短板”变为“潜力板”,必须借助外力,链接资源,实现资源的转化利用。同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从优势产业、特色产品中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受今年市场行情影响,连樟村2.5万斤的甜玉米滞销。通过链接碧桂园集团总部、村企和社企党建共建的单位,举办玉米爱心认购活动,解决了玉米的销路问题。当然,要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还要引进更多的企业平台资源,建立稳定、畅顺、长期的销售渠道,完善产、供、销链条。
本期统筹:焦莹
新闻推荐
消防官兵现场为市民介绍各种消防器材。陈咏怀丘晓丹摄南方日报讯(记者/陈咏怀通讯员/丘晓丹)为落实好消防安全“六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