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统一的“24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的深入,目前清远保留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仅有32项,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编者按
随着广清一体化进程加快,清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布局,提出打造成为粤东粤西粤北“融湾”先行市。如果说区位是融入大湾区的入场券,那么营商环境则是融入大湾区的关键之一。
在各地优化营商环境举措频频加码之时,自2013年以来,清远市政府也先后提出打造“环珠三角最优营商环境”和“审批环节最少、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新型城市。去年清远还跻身全国十强,荣获2017中国区域投资营商环境榜“一带一路”最佳投资营商环境城市。将营商环境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加速度”正成为清远当前工作的重点。
为此,《南方日报·清远观察》全面梳理了清远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与改革成效,力图展现企业在享受改革红利中的获得感与满足感,为清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参考借鉴。“清远加速度——清远营商环境观察”系列报道今日推出首篇,敬请垂注。
“隔日就能拿到营业执照,赶上了好政策,如今在清远开办企业真方便。”日前,清远车爸爸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开办企业代办人蔡生仅1天半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高效的流程让他印象深刻。
清远日均诞生20多户企业,这个新生的公司只是最普通的一家。2014年至今,全市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增长,今年平均每月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000多户。新增企业数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逐年增长,近5年内新发展的企业数量赶超了商改前发展的企业总数。
世界银行一项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提升0.36%。清远市场主体活跃的背后是商事登记改革不断“加码”的回响。早在2013年,清远在粤东粤西粤北率先与珠三角同步推行“商改”,彰显清远在打造环珠三角最优营商环境上时不我待的劲头。
5年来,清远从工商注册便利化环节入手,逐步拓展到开办企业整个领域,在开办企业便利度上跑出“清远速度”。
“清远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民营经济发展也迎来了大好机遇。”最近,清远市委书记郭锋在清远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共同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合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黄剑琴
制度松绑
打造企业营商“清远速度”
12月17日,清远市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市委书记郭锋表示,清远今后发展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积极出台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提供更加有效的要素供给,推出更加贴心的政务服务,“让企业舒适安心地发展,合法合规地赚钱。”
服务好企业的关键在于优化营商环境。这项工作清远早在5年前就谋划。2013年9月,清远获省政府批复同意,成为非珠三角地区实施商事制度改革的唯一试点城市。清远立足企业视角,围绕“准入门槛高、办事程序多、行政审批效率低、企业负担重”等企业准入难点,从制度上为企业“清障”,一系列“宽进、严管、善管”的措施出台,并逐步开创了商事登记的“清远速度”。
2013年11月,《清远市商事登记改革实施方案》出台。12月10日,清远发出启动商事登记改革后的首张新版营业执照,这也是省内非珠三角地区发出的第一张新版营业执照。12月19日,清远市政府召开商事登记改革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改革,多项配套政策出台。
“证照分离”、“1元公司”、“零首付”登记、“即来即办”、“一址多照”、年检改年报等先进理念陆续落地。审批前置事项大幅压缩、精简、“即来即办”为企业审批铺出“高速路”。“零首付”“一址多照”登记等大幅降低企业进入门槛。
“领取营业执照时间从最初15个工作日、7个工作日,到2013年后压缩到3个工作日。”清远市工商局企业注册科科长庞剑华说,2013年商事改革以后,企业开办便利度明显提速。
此后每一年清远在商事登记改革上都有新举措。截至2018年11月,5年来清远在商事登记改革上,共出台了14个文件,商事改革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纵深拓展。
服务好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也成了清远市主政者的共识,并成为市政府的常态工作要求。从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清远市深化改革小组多次提到“深化放管服改革”。年初,清远市两会提到,要加快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审核“一门一网式”政务改革;7月,清远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上,郭锋提出,要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实施方案。8月,《清远市进一步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行动方案》(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出台,开办企业走完全流程只需3.5个工作日,比省规定的5个工作日还快1.5个工作日。
服务加码
部分业务“只需跑一次”
最近,林生打算在清城区石角镇开一家餐饮店,以往他要跑到区工商和食药监局两个部门,交两份材料,至少跑4次才能办下来,如今他只需在石角镇政务中心综合窗口交一份材料就行了,两个部门共同开始审批,食药监局利用名称核准通知书现行审核,待工商上传营业执照后办结。不但可节省3个工作日,还可以通过邮政快递收取证照,林生只需跑一次就能办下来了。
“太方便了,节省了不少时间。”林生坦言,办营业执照比他预想的简单多了。
“开办企业便利度主要体现在办事途径便捷、提交材料简单和办事效率高。”庞剑华告诉记者,在多年商改的基础上,结合省统一开发的自主申报服务、“开办企业一窗受理”、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等系统及全国统一“24证合一”、“证照分离”等改革,清远还在优化服务窗口上为开办企业办事效率提速。
“19-20号窗口为"名称预核、企业设立"专窗,每天派号80个,除了个别因为资料不齐退件外,基本都能办下来。”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登记窗口负责人陈细玲告诉记者,今年5月,清城区工商局调整窗口功能及人员安排,开设专窗,采取“前台受理,后台录入”的方式,专项专办,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进行效率改革,将企业开办时间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提速到1.5个工作日,加快了企业“入门”速度。截至10月底,1.5个工作日内领取到营业执照的开业企业共计7119户。
除了专窗外,为减少群众往返跑动次数及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企业群众的办事成功率,办事大厅还设有“咨询导办”岗位。“办理新设立企业需要什么资料清单,咨询台了解就行了,他们会非常耐心,像身边有个老师一样,指导你办理。甚至网上核名,也会给专业意见。”黄先生是某代办公司的助理,每次有新企业要注册,都会提前过来咨询。
“企业设立专窗”是清远开办企业便利度的重要抓手之一。根据《行动方案》,清远在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专门设置开办企业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办理企业设立相关业务,并通过网络推送到“多证合一”共享平台,各部门通过平台实现相关信息的导入、转换,实行一方采集、多方共享互认,最大限度减少申请人跑动,避免材料重复提交。
此外,企业退出也变得更容易,2017年3月开始,清远对未开业企业以及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登记程序,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退出成本,提高了注销登记效率。
活力奔涌
市场主体突破20万户
7月底,清远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万户。截至11月底,全市期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07994户,其中企业43174户,同比分别增长10.9%和16.9%。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6310户,其中企业8021户,同比分别增长4.6%和15.7%。
事实证明,地区经济活跃度、发展竞争力与营商环境互为呼应。2017年,清远市荣获2017中国区域投资营商环境榜“一带一路”最佳投资营商环境城市,是全国10个入选城市之一。清远市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在《2016年度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中,清远在全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连续两年排到了全省第二。在《2016年广东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报告》中,清远市的便利营商程度全省排名第8。
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增强了清远的发展后劲。清远成了广深等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阵地。今年7月份,“2018年清远市面向高新技术企业招商推介活动”在东莞举行,吸引了400家高新科技企业齐聚一堂,现场签下26个项目,投资总额54.25亿元。当天,清远市长黄喜忠在推介会上表示,清远高新技术数年均保持50%左右的增长,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数量居省内非珠三角地区前列。
清远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将清远建成粤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专家学者、企业等也都普遍看好清远未来的发展。
对于清远的营商环境,有两位企业家曾作了这样的评价:2016年12月22日,清远市政府与敏实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该集团董事长秦荣华说,集团下属子公司在清远市清新区投产后,很快就上了规模,“比预想效果好很多”。
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华新(集团)公司董事长冯耀良谈到,落户清远高新区的华新产业园是华新在各地办工厂中最顺利的。他说:“在清远投资办厂,就一句话:办事很舒服。”
清远率先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推行“七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同时提出“宽进、严管、善管”改革理念,为建立统一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奠定基础,也为省探索了宝贵经验。
其中,2015年12月,清远颁布实施的《清远市规范查处无照无证经营行为暂行办法》成为广东省首个地级市制定的查处无照无证经营的办法。该办法进一步明确要求各部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依法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这也为有效杜绝“照后证前抢跑”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关
破解企业审批难题
为民企高质量发展“清”出“新跑道”
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见证者、贡献者,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中央、省到市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也释放出政府高度重视并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
2017年,清远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80%以上的税收和80%以上的就业岗位;全市99%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企业,99%的发明专利由民营企业申报和拥有。
“建市30年,清远从粤北"寒极"变成发展"热土",民营经济功不可没”,郭锋认为,“服务好企业,服务好民营企业,清远的发展就有希望”。
服务好企业,除了商事登记外,审批是企业遇到的一大难题。事实上,早在2013年8月,清远就开始探索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全流程改革,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出台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推进“两集中、三到位”,探索“集装箱”并联审批和重点项目“直接落地”试点。
为破解企业审批难题,提高对企业的吸引力,2016年,清远被确定为全国八个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地区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地级试点城市。在当年的清远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郭锋提出着力打造“审批环节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新型城市。这意味着,清远市政府决心通过不断的自我革命,创新制度、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破除企业发展路上遇到的政务服务荆棘,为企业发展清出“新跑道”。
2017年,清远组建成立了粤东西北首个行政审批局——清远高新区(清城区)行政审批局,将涉及投资建设领域的住建等6个部门105项审批事项交由审批局集中办理,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限比总体法定时限压缩了79%。
11月22日,清远市政府印发实施《清远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18条具体举措覆盖企业准入、准营、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商事制度改革新模式,并提出在清城区率先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事登记服务,提供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
目前,《清远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加紧出台,明确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5个工作日内;提出推进投资审批便利化、告知承诺制等,给企业松绑、为企业发展助力。
■数看商改
截至11月底,全市已办理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业务340宗。
目前清远保留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仅有32项,保留的企业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仅有31项。
早在2016年,清远率先在粤东粤西粤北实现了“七证合一、一照一码”后。办证时限从1个月再次缩减到3个工作日,90%以上的业务实现“即来即办,当天办结”。
2016年至今,清远市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021件。
新闻推荐
飞霞书院广州日报清远讯(全媒体记者曹菁)日前,清远市飞霞书院开馆揭牌。飞霞书院位于清远北江白庙河段的飞霞山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