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天河区市容环卫局第三管理所工人文战富、梁执胜将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颁发的2万元奖金捐赠给了7名困难同事。
南方日报记者
刘力勤摄
新年伊始,一件2万元奖金转赠他人的小故事在冬日的广州城中传递着暖意。
天河区市容环卫局第三管理所工人文战富、梁执胜在1月4日傍晚跳入猎德涌救起了一名落水女子。8日,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主动上门为文战富、梁执胜各颁发1万元奖金。10日,两人又将总共2万元奖金捐赠给了环卫局第三管理所内7名困难同事。“凭良心善意做人,你如果碰上也会这样做的。”谈起自己的义举时,45岁的梁执胜只说是“举手之劳”。
如今,“马路天使”何东娇、“雷锋式好院长”徐克成、“托举哥”周冲等“天河好人”的名字,连同名字背后的感人故事,都已是家喻户晓。从一群好人到一支支好人队伍,再到累计上万人次、2万小时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天河区突出典型引领,让“天河好人”品牌的社会效应如春雨润物般深入人心。
2018年,经济总量已连续12年位居广州第一的天河区跻身中国百强区第二名。如何在经济强区上构筑道德高地、建设精神家园?如何构建凝聚共识与力量的核心价值体系?天河正从实践出发,努力寻找答案。
寻找接地气的好人好事共选树“天河好人”278名
当文战富、梁执胜和大家再次谈起当时救人的经历时,他们俩都有点不好意思。对于整天在路上、涌边环卫作业的他们来说,遇到急难助人为乐是普通不过的事。
面对刚获得的2万元见义勇为奖金,文战富、梁执胜选择把钱交给所内困难同事。据了解,一共有7名环卫工分获奖金,4人分别获赠2900元,3人获赠2800元。他们大多因为亲属患病,需要独自工作赚钱撑起整个家庭。
仅是2018年,天河区环卫工人就涌现出了50多宗见义勇为事迹。天河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杨东表示,该局平时都会对环卫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的培养,让他们不仅成为美丽城市装扮者,更成为美丽城市的守护神。
近年来,天河区坚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去年以来,全区就发掘、选树了“天河好人”32名,其中13人入选“广州好人榜”,3人入选“广东好人”。其中,张来仔被评为第七届广州市道德模范,黄海锋获得第七届广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蔡斯迪家庭获评广东省文明家庭,李国卿家庭获评广东百户“最美家庭”。截至2018年底,天河发掘、选树“天河好人”278名,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22人次,省道德模范、广东好人等17人次。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德雄表示,“天河好人”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融入一个庞大团队。“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这个团队在社会文明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作用。”
“天河好人选树的都是非常接地气的好人好事。”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律师协会未保委主任郑子殷建言,“我们要对这些好人好事的精神根据进行更深的深挖和提炼,将这种精神、事迹背后可复制的东西进行一些更社会化的品牌推广,让广州更多有爱心的人可以容易地去加入到这样的好事当中,形成一个更好的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从一群好人到好人队伍文明创建常态化活动全区铺开
“羊城里有这样一群人/助人为乐是他们不朽的勋章/敬业奉献是他们动人的模样……”10日,天河区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文明有约”市民论坛暨好人好事座谈会活动。据了解,这也是天河区作为全市唯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城区开展的首场新年活动。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一张天河文明手绘地图,图上分布着天河的各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教育基地地标,重点反映天河文明建设成果,也展示在着力改善民生、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成绩。
地图上最引人瞩目的是包括筹建在内的8个天河好人工作室。“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秦兆年立德树人工作室……”因为有好人事迹涌现,这些“天河好人”工作室成为了天河区高楼大厦和霓红灯下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据介绍,天河区通过集群式发展天河好人志愿服务队以及下设8个“天河好人”工作室,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天河构筑道德高地、建设精神家园注入强大价值力量。其中,8个工作室(站)目前已开展了志愿服务公益活动逾200场。
“文明天河”主题月、“我们的节日”“书香天河”等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已成功举办了逾600场,西塔“红棉新语”党群服务站等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继挂牌成立,全区219个社区和辖内20个窗口单位已基本建立志愿服务站点,文明交通引导志愿者逾1万人次、上岗工时近2万小时……越来越多的文明创建常态化活动在全区铺开。
深化“天河好人”品牌建设力争各街道均有好人工作室
“天河好人”的品牌塑造不断带来的正面带动效应,据了解,接下来天河将继续广泛传播“天河好人”正能量,深化“天河好人”品牌建设,力争每年“天河好人”数量持续增长,彰显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推动成立天河区“关爱好人”基金,“天河好人”礼遇帮扶办法等配套文件。并通过定期走访慰问、组织交流培训、免费订送党报党刊等方式,关心关爱“天河好人”。还将推动七大好人工作室(站)建设,计划每年新培育1-2个工作室,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扶持。
天河区将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天河区深化“文明天河”建设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2018—2020年)》,实施价值引领、修身明礼、美丽城区、强智健体等工程,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此外,作为广州市唯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城区,天河区将重点打造不少于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区级试点,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继续推动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联合区教育局和团区委,逐步将志愿服务推进校园,扩大志愿服务的队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课题,并给予相应表彰奖励。
据悉,天河区已着手制定实施深化“文明天河”建设,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行动,到2020年,全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将超过1200个,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区常住人口数量的16%以上;力争全区各街道均建有好人工作室(服务队),建成10个模范好人工作室;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市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以上。实现文明校园创建全覆盖和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关
“天河好人”事迹
◎徐克成从医60年,自掏腰包救病人
从医近60年,他是“天河好人”,也是国际著名消化病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博士生导师,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创始人。2014年,天河好人志愿服务队“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成立,更多癌症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徐克成和同事成功救治了几位贫困癌症患者,如黑龙江11岁畸胎瘤女孩韩冰冰、清远6岁淋巴管瘤女孩罗彩枝等,不仅为她们筹集了费用,治疗了她们的疾病,更使她们重获生活的希望。
“就是大概两三年前,我救治了一个马来西亚的肺癌病人,直到现在我们还有联络。”当时受朋友之托,徐克成结识了一位年轻的马来西亚歌手。“尽管她生病,还在气喘吁吁地唱歌给我们听。特别心痛,我自己花钱也要治好她。”徐克成自掏腰包,坚持为歌手治疗,最终查到了100个人中才有一例的罕见类肺癌。
“与其说是我们帮助病人,不如说是病人帮助我们。永远都不要把自己当作是单纯性的奉献。病人收获了健康,我们也能有经验帮助更多人。这就是最大的享受。”徐克成说。
◎尚丙辉带领团队在广州街头帮助流浪者
“以前就我一个人,现在是个几千人的大团队了。”谈起志愿者们,尚丙辉总是一遍一遍地道谢。每个周四到周末,尚丙辉和同事就在志愿者平台上发布项目,“平均每天有差不多200个志愿者外出服务,大都是大学生。”
采用“社工+义工”服务模式,志愿者们给流浪者送食物、上门探访自闭症儿童、进社区为空巢老人理发、送流浪者回家……他们还和广东省其他公益组织建立起了联系,深圳、东莞、佛山,甚至跨省合作。联合当地的民政部,为广州流浪者寻家买票,送他们坐上回家的火车。“每次看到我们的志愿者和老人们跟亲人一样,大家眼里都有泪。我就想,这件事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坚持下去。”
举报命案团伙,解救被拐卖的聋哑儿童,送40年没回家的老伯回山东。尚丙辉回忆起这些年做过的好事,自己也感慨万千:“大家总问我有什么愿望?其实没啥。因为本身吃过苦,饿过肚子,知道生活酸甜苦辣。搭把手不算啥。”
◎李森35岁离开国企投身公益
在35岁那一年,李森决定从国企离职从事公益行业,他的头衔也从国企的产品经理变成了“公益事业工作者”。在这样一个年纪放弃一份稳定且待遇优渥的工作,家人不理解,李森告诉家人,他还是想把公益当成一份事业做。
李森从2000年便开始做志愿服务工作,起初是参加学雷锋日的各种志愿活动,后来自发参加各种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再到后来成为亚运会志愿者。在当志愿者的路上,他越来越坚定于自己想要把帮助别人当成一份工作。
在2011年,李森与两个朋友一起创立了启智社工服务中心,但创办仅半年后,三人中就只剩李森一人,不过李森依然坚持自己做项目,一个人支撑着启智社工服务中心慢慢发展起来。2014年,李森“关爱智障人士”工作室得以揭牌成立,启智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开始和利用空余时间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一起,到特殊学校或者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探访。
谈起智力障碍的小朋友时,李森的口气很寻常,并不像谈起患者的口气:“智力障碍的小朋友和成人不一样,他们需要顾虑的东西很少,小朋友们的笑容都很干净淳朴,他们想笑就笑,想拥抱就会抱你一下。”
说起当年辞职进入公益行业的决定,李森认为,自己没有后悔过,他说:“自己做的决定,没有什么特别的后悔,在未来国家和社会都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希望我的事业能够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江珊
新闻推荐
两环卫工猎德涌边勇救落水妇女两人各获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1万元
两人各获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