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韶葵实习生胡亦贇广东英德报道
导读
利用鱼咀原有的商贸风貌,碧桂园以鱼咀村、河头村为重点,依托鱼咀村历史文化优势,将其打造为古贸易码头文化记忆小镇,展示“商贸码头+古商业街区+蚕文化展示+打铁文化”多重文化景观。
整整齐齐的的路灯,点亮了村子每个角落;源源不断的自来水,不再有泥沙掺杂的浑浊;改造完成的电网,不会再令人担心停电;危楼变新房,荒野变公园……回鱼咀村过年的村民们见到眼前的一切既是欣喜,又是感伤。
鱼咀村位于广东中北部,这里环境优美,历史悠久,但耕种条件不容乐观,加之河运地位下降,古城的命运也风雨飘摇。
鱼咀村2015年人均纯收入为7590元,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的贫困户有114户,220人,辖区人均可支配收入37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仅2.6万元。
2017年底,碧桂园派驻了专职扶贫帮扶小组进驻鱼咀村,成为继政府、村委和国有企业广物控股之后的“第三股力量”。鱼咀村与其他扶贫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于,碧桂园将扶贫与民宿产业相结合,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上将其改造成旅游小镇,再现乡村旅游。目前鱼咀村民宿二期改造预计3月底竣工,农家乐预计到4月底完成,养龙虾项目经过与村民充分沟通,正在推进过程中。此外,碧桂园还规划了小北江一游项目。
据了解,鱼咀村新一批的走地鸡散养项目,预计年底前可为村集体带来超过10万元的收入,为54户贫困户带来1万元的户均收入,中华黑豚养殖预计年底为45户98人带来户均收入1800元。在此基础上,正在洽谈的大棚蔬菜和果桑种植也在抓紧推进中,力争年内投入并产生收益,为112户209名贫困人员带来收入。
水浸耕地,古城待兴
鱼咀村位于浛洸镇东面,民间一直流传着“先有鱼咀,后有浛洸”的说法。历史记载,鱼咀村是一个拥有汉县建制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高祖时期。县治址就设在浛洸鱼咀圩,即今天的鱼咀村。至今,鱼咀村仍保存有完好的古城墙、古码头、古井、古树、古碑和古街古铺。鱼咀北面的新仔圩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多次出土砺石、陶罐、石纺轮和陶器残片等文物。
2013年,鱼咀村发生了一次百年不遇的洪灾,对农作物的影响不言而喻。洪灾在这里并不罕见,据统计,辖区部分区域三分之二耕地连年水浸、耕作条件不好、多半耕地有种无收。
除却对经济产量的影响,有种无收严重打击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加快了村里劳动力流失。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光曾接受采访时,曾描述过他初来时见到的鱼咀村:2016年4月,他第一次真正进村的时候,看到很多房子破烂不堪,田地里远处看着绿油油一片,待走近后却发现不少地种的是竹子,基本是等于丢荒了。特别是2013年,该村遭遇洪水袭击后,很多村民干脆出去打工,村里基本都是老幼妇孺和病残人员,有些自然村甚至只剩三两户人家住在里面,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
有了产业,才有人
2018年3月16日,鱼咀古村文旅项目正式启动。仅仅二十天后,指挥部建设工程就开始动工了,共建了17间青年旅馆(其中双人间12套、单人间4套、豪华套房1套)、接待大厅、党员驿站、凤凰优选、厨房餐厅、报告厅(可容纳约100人)。
具体而言,碧桂园与当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合作,由浛洸镇政府、鱼咀村委会、碧乡农业公司(碧桂园子公司)及鱼咀街联合成立旅游公司,共同运营,四方分别以服务、资金、项目前期建设、房屋和土地入股,股份比例为1:2:3:4,盈利后按比例分红,优先解决建档立卡户脱贫问题,实现利润再分配。
温炳光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至今未婚。辍学后学了剃头手艺,才得以为生,而村里人口愈来愈少,理发生意也每况俞下。温炳光说:“在小时候村里有六百多人,而现在常住人口仅有九十多人。”因无劳动能力,收入微薄,温炳光被列为帮扶对象。
在“鱼咀古城”美丽新农村建设中,温炳光接受了碧桂园提供的职业就业培训,现在成了书吧管理员。除了实现“家门口就业”,温炳光每月还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收入。
旅游改造项目一期的咖啡吧里,员工也都是鱼咀村村民,她们多数是原来在外打工有服务行业经验的,听说村里改造,就回来参加培训就业,一方面离家近,不用在外奔波,另一方面方便照顾上学的小孩。
“这两年村子里的常住人口也开始逐渐变多了一些,有接近一半吧。”陈光估算。2018年开春后,鱼咀村开始有年轻人决定不再出去打工。
鱼咀村的村主任廖志其是回乡创业的代表。早年因耕种状况不好,廖志其已经外出谋生近二十年,一直从事冬瓜收购生意。当他一听说碧桂园启动对鱼咀村帮扶这一消息,便放下冬瓜生意,回家乡建设。
鱼咀古村项目的建设也推进了附近村镇的发展,以前村民在家门口打工,不到80元一天,现在超过120元一天,村民参加劳动的积极性都提高了。来到鱼咀村后,在一年左右时间里,共建落地未产生收益的有50亩水稻种植、10亩木瓜树种植、180只中华黑豚养殖。而且碧桂园坚持优先使用当地工人、机械及材料,项目推进过程中,已聘请当地逾50人,直接劳务费用超过40万,使用当地机械器材直接费用超过60万元。
碧桂园民宿运营经理王海洋表示,随着运营项目规模扩大以及旅游业的发展,鱼咀古城将能吸引更多的人就业,实现鱼咀稳定脱贫。
建新农村,保原生态
回看鱼咀村的改造,并非大水漫灌式扶贫那么简单。2017年11月,碧桂园进驻后不久就开始前期调研、走访,在征得各方同意与支持后启动了碧桂园鱼咀村新农村建设项目。
碧桂园从“旧”面貌中发掘新特色,实现村庄传统风格不变、整体风貌焕然一新。
廖志其指着不远处一栋在建的民宿告诉记者,本地人盖房子喜欢用一块块石头砌成外墙,非常有特色,碧桂园对“鱼咀古村”的规划,是做足了功课的。
据廖志其介绍,鱼咀村民宿一期改造是在原来接近废弃的民居基础上改建出来的乡村民宿,“用回原来的材料,全部拆掉重新建,剩余的废料建成墙。”陈光解释道。他告诉记者:“碧桂园还是比较有心的,碧桂园扶贫负责人说"一定不要破坏,要最好的方法"。碧桂园驻村扶贫队员宋旭、谭进国等年轻人愿意待在农村,这和他们毕业于碧桂园职业技术学院,接受碧桂园教育有挺大关系的。”
陈光又向作者介绍毛石墙,“这个墙原来是使用黄泥和沙做的,粘合性比较差,会产生裂缝,他们试了很多次,最后用白水泥和着沙和黄泥做成这样的墙,主要是为了呈现出颜色和质感。”
截至目前,鱼咀新农村建设完成四套管网系统落地(自来水改造系统、电网改造及照明系统、雨污分流系统、灌溉用水管道)、花海梯田建设、公厕建设、安置房建设、全村外立面建设、墙绘工程、观光体验式菜园、一期民宿、一期巷道改造以及全村硬底化,室内篮球场建设等。
雇当地人,授人以渔
民宿是碧桂园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一大特色,鱼咀村一期民宿工程已经完成,建筑总面积为984平方米,含有咖啡厅、凤鸣书吧、别墅区以及13间套房;二期民宿工程正在施工,建筑总面积924㎡,含有酒吧、3栋共12间江景房以及农家乐、茶艺展示馆。第三期民宿工程已经规划完成,将会有滨水景观,再现商贸、蚕文化、打铁文化。
王海洋告诉记者,旅游文化项目二期,将于2019年春节后一个月左右交付;茶园基本上已经谈好了,拓展基地已经规划了。之后会将这三间打通,再引入手工养蚕的桑蚕文化,茶文化。
据了解,目前项目由国强公益基金会下属的碧乡公司作为运营方,碧桂园与鱼咀村签订协议,10年后如果村民具备独立的运营能力,碧乡公司将退出项目,如果还达不到独立运营的水平,则继续代为管理。
为何选择这样一种看似较为吃力的扶贫方式?王海洋认为,希望未来村里人能够具备自主独立运营管理项目的能力,这才符合碧桂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初衷。
聘请当地人上岗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据了解,对于完成培训上岗就业的村民,碧桂园每月支付超3000元的工资,购买五险一金,该工资水平在当地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去年,鱼咀村17名学员参加民宿餐饮培训,碧桂园优先组织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管家培训,培训通过后优先聘请贫困户参与项目客服运营,未来将实现一户一管家全覆盖。项目一期建成后,贫困户将实现“家门口就业”。
利用鱼咀原有的商贸风貌,碧桂园以鱼咀村、河头村为重点,依托鱼咀村历史文化优势,将其打造为古贸易码头文化记忆小镇,展示“商贸码头+古商业街区+蚕文化展示+打铁文化”多重文化景观。用旅游带动鱼咀产业、经济的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吸引外出务工的中青年劳动力回乡就业、创业,改变鱼咀原有的空心化现象。
新闻推荐
涉黑团伙常年在英德非法开采河砂6人被追逃对检举揭发起重要作用者最高可获50万元奖励
清远日报讯记者彭勇珍通讯员清纪宣市纪委监委官方微信2月18日转发省公安厅通告,敦促张志坚、张志刚和潘永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