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新闻 清城新闻 清新新闻 英德新闻 连州新闻 佛冈新闻 阳山新闻 连山新闻 连南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清远新闻 > 正文

鸟笼手艺人慢时光里打磨33载 养鸟器具跻身艺术珍藏1992年,27岁的他买下一大车竹子,“这是要做到60多岁的”

来源:清远日报 2019-03-07 10:16   http://www.kcqsx.com/


2017年5月11日,深圳文博会,黄国洪夫妇的鸟笼作品在文博会上展示。(清远日报记者吴明摄)黄国洪将废弃的剪刀做成圆规工具使用。(清远日报记者吴明摄)这些是黄国洪手工制作或者改造过的工具。他说,这样的工具用起来顺手。(清远日报记者吴明摄)黄国洪坚持使用传统工具制作鸟笼,他认为完全机器化生产出来的鸟笼少了灵魂。(清远日报记者吴明摄)黄国洪与妻子黄桂娇,他们在创作鸟笼的这行当坚守了三十多年。(清远日报记者吴明摄)夜里,黄国洪依然在店铺忙活,因为制作的鸟笼供不应求,加班成了常态。(清远日报记者吴明摄)鸟笼上采用镂空雕刻手法的金钱造型。(清远日报记者吴明摄)早上9点,柔和的阳光洒在上濠基,画眉鸟的叫声将一天的生活唤醒。

档门口,27年前备下的竹子有着岁月沉淀出的古朴与温润,黄国洪仔细地挑一条做成圈。一个竹圈上打出52个孔,52根竹丝从孔中穿过,严格对称,弯出优美的弧度。这是老辈鸟笼手艺人摸索出的最精致的搭配。屋内,妻子黄桂娇垂着头,细致地在竹片上雕着花。

时光很慢、很安静,就这样淌过33年。

时代的变迁赋予了鸟笼不一样的社会功用,由鸟笼制作技艺衍生出的工艺品层出不穷,机械越来越多被使用,而夫妻俩依然在矮旧的档口里,琢磨着他们的老手艺。只是,活计越做越精致,成品也渐渐从人们养鸟的器具变成了玩家的艺术收藏。

“手工出的活,是用感情投入进去的。”看着精巧的鸟笼在粗粝的手下渐渐成型,黄国洪笑得腼腆而满足。

“没做够10个钟看不出活”,鸟笼从养鸟器具到艺术珍藏

多年后,坐在上濠基的档口,黄国洪还会跟人讲起,1992年的某一天,27岁的他买下一大卡车竹子,搁到家里的房梁上。“这是要做到60多岁的。”他对妻子说。

简易的木桌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痕迹,钻头的木柄在年复一年的使用中泛出“包浆”一样的光泽。一晃眼,这张简易的工作台,已经陪他走过了33年。

放了些年头的竹条做成圈,拿固定的尺寸比划着,匀称打出52个孔,52根竹丝从中穿过,每一根又要严格对称。合理的间距弯出优美的弧度,呈现出优雅而精致的观感。竹圈做好,妻子会在上面雕刻出纹饰。

“没做够10个钟看不出活来。”黄桂娇指着一朵梅花,那是她一晚上的劳动成果。

20多柄自己用钢条磨出来的常用刻刀,刀身已经有些氧化生锈了,刀尖却是锃亮的。

弧形的刀具是用来刻花瓣的,可以让花瓣完美地利用竹子原有的纹理,增加质感;尖锐的刻刀,用来做精细的纹路,要一条一条地刨出竹丝来;再宽一点的,拿来刻配件,力度一定要精准,断一点就是瑕疵……看上去大同小异的刻刀,只有行家能分清其中的窍门。

各个部件的雕花完成后,黄国洪会将它们装上光身笼。莲花座、蜢叉座、蜢笼、龙骨、站架、梅花顶、杯耳、顶指、底抽、罩头、罩心,打磨考究、雕花精致的配件,不止是装饰,也自有其功用。杯耳可以随意调节高度,用来固定水杯的位置;蜢笼可以关一只蚱蜢,取出插上蜢叉座,就可以供爱鸟取食。调节零部件的位置,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即使没有鸟,于内行而言,把玩鸟笼也有诸多乐趣。

当沙河鸟笼从养鸟的器具升级为玩家的艺术珍藏,鸟笼也越做越精致。夫妻俩每天工作约12小时,每个月只能做出2个成品,遇到要求更高的订制,一个可能就要做几个月。

用着27年前备下的竹子,他没有再给后辈购置原材料

两大罐500g装的黑咖啡,静静地躺在堆满鸟笼工具的木桌上。年轻人总会说他们“小资”,年长的人会问他们苦不苦。咖啡喝得久了,渐渐从提神变成了嗜好,鸟笼做了一辈子,渐渐也从谋生变成了情怀。

“吃得苦中苦,方做笼上笼。”黄桂娇形容。

黄国洪还能记起自己和鸟笼的缘起:上世纪60年代,沙河鸟笼发轫于清新田心村———为了增加经济收入,生产队请了一位广州的师傅到村里传授鸟笼制作技艺。起初是不传之秘,生产队的人集中在一起做鸟笼,不准向外私授。黄国洪的舅舅就在田心村,与他所在的白坟村一水之隔,他却没有机会学习这门手艺。到了80年代,分田到户,一条村家家户户都是鸟笼作坊,黄国洪终于等到了机会,1985年起,他跟着舅舅学做鸟笼。

彼时,做鸟笼是门很赚钱的手艺。1985年,一个鸟笼拿到广州能卖到七八元,他一个月可以做到100元,而当时坐车到广州的车费是三元六角,一个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才30元。

当时,田心村整条村都是做鸟笼,隔壁村也有很多人加入。这也是“天光墟”盛行的时代,每逢七日、十七日、二十七日,村民拿着鸟笼成品摆卖,各地客商云集,清远鸟笼也流向香港、台湾、印尼、新加坡。

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挤压着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空间。沙河鸟笼也未能幸免。

黄国洪夫妇是做鸟笼中的佼佼者,作品几次参展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并广获好评,一天下来,每个人能挣到约200元。而对于粗放式生产的手艺人,一个鸟笼售价约200元,一个月2000元都挣不到。冗长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也消磨着大家的兴致,做鸟笼的行家,一辈子都靠着收音机解乏。

这也造成了沙河鸟笼手艺人的大量流失和人才断层。市文化馆曾进行摸底,13个手艺比较拔尖的鸟笼手艺人,10人是60年代生人,70年代的只有2个,80后仅有1个。

沙河鸟笼工艺,已被列入清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扩展项)。

“很费时间,一定要很有耐心,但是做出来,会很有成就感、满足感。”黄国洪说起。

夫妻俩依然安静地做着他们的鸟笼。只是,孩子不愿意再琢磨这门手艺了。做鸟笼,竹子要生长到五六年,砍下后再放上几年才合用,这样的材料韧性好、光泽度好,不用浸药水也不会被虫蛀。

他们没有再备下竹子,1992年的存货,做完就不做了。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岳超群

摄影:清远日报记者吴明

新闻推荐

清新农商银行开展送金融知识进扶贫村活动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清新农商银行开展送金融知识进扶贫村活动。通讯员供图清远日报讯记者陈荣汉通讯员刘梦仙为进一步普及金融...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鸟笼手艺人慢时光里打磨33载 养鸟器具跻身艺术珍藏1992年,27岁的他买下一大车竹子,“这是要做到60多岁的”)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