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街(小街道,大观点)
日前,《清远市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方案》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源头减量、分级分类;政府先行、强制分类”的原则,建立健全城镇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分类处理相应的标准体系和长效管理监督考核体系。(3月6日《清远日报》)
《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味着清远向着垃圾分类迈出了具有实质性的一步,也意味着清远继国内部分城市之后,正式加入了垃圾分类的大家庭。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是现在以及未来的一种必然趋势,越早行动就可以越早获益,越早掌握主动权。尤其是对于清远这样的城市来说,本身具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又想在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方面有大的作为,那么垃圾分类就应该早日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不要让城乡垃圾对清远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威胁,对发展旅游业带来妨碍。
垃圾分离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因为长期以来没有实行垃圾分类政策,一则给垃圾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二则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因为很多可回收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后再利用的,而因为没有分类,无法回收,最后只能白白浪费掉大量的社会资源;三则一些垃圾被焚烧、填埋以后,会存在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问题,对生态环境和公众身体健康都带来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清远的垃圾分类已经是一件不得不做,也必须马上要做的事情。
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垃圾分类的任务和目标,到2020年底,全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95%,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基本完善;人均垃圾产量实现“零增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同时要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源头减量、分级分类;政府先行、强制分类”的原则来推进垃圾分类。可以说,这就是清远推动和实施垃圾分类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清远垃圾分类指明了工作的方向。从现在开始,我们只有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一步一步不打折扣地往前推进,才有可能看到垃圾分类的成效和曙光。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已经确定垃圾分类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完成这样的任务。很显然,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艰巨而复杂。垃圾分类由政府来主导,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却离不开公众的配合,尤其是要把公众几十年垃圾不分类的习惯一朝改变,确实很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引导公众进行垃圾分类,同时还要公众在工作生活中减少垃圾的数量。
在具体的措施和做法上,清远不妨多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一些做法。从政府层面来看,“强制分类”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强制措施,多数市民都不会把垃圾分类当回事。但是在如何强制分类上,却大有讲究。一些城市通过向居民免费发放垃圾袋,然后每个垃圾袋上都有固定编号的方式,这样哪家把垃圾分类了,哪家没有分类,也就可以追溯,进而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奖惩举措。而还有的城市,则是通过在小区、社区垃圾收集点设立摄像头的方式,来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进行录像、抓拍,作为以后处罚的依据。
这些措施虽然称不上是尽善尽美,但都是可以为清远所借鉴和学习的。而站在清远市民的角度来看,坚持垃圾分类利人利己,不但可以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卫生,减少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同时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也可以变为财富。所以很多地方都推出了以可回收垃圾换取生活用品的举措,也得到了多数市民的欢迎。
清远的垃圾分类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值得我们去坚持,去努力。
□张圣林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记者何帆通讯员崔家波近日,中铁十一局一公司清远磁浮项目部志愿者代表在清远市清城区启智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