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二庭女法官正在开庭。“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清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背后就有这样一群娘子军,她们用责任与付出担起维护公平正义的重担,为清远经济社会安定祥和、蓬勃发展撑起法治蓝天,营造了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她们就是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的女法官和她们的审判团队。
“办案是个体力活”
工作强度再大,也要确保审判质量
一叠叠卷宗铺满了桌面,一张张俏脸都在埋头苦干,噼里啪啦的键盘敲打声、细碎的卷宗翻阅声,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匆匆来去的急促脚步声……在民二庭办公区域每一处,都可看到法官和助理们忙碌的身影。
“正是因为工作强度大,所以我们更加要小心翼翼。”该庭庭长李慧玲时刻提醒全庭人员,不能因为工作忙,而降低案件审判的质量。
李慧玲介绍,该庭负责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合伙纠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与公司有关的纠纷以及破产、强制清算等类型案件,承办的案件数量多、标的额大、事务繁杂且涉及当事人数众多。随着清远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爆发式增长,经济类纠纷案件越来越多,案件的卷宗越来越厚,工作量越来越大。按照法律程序,开庭之前,双方当事人都要把相关证据提交到法院。由于证据材料太多,一些案件的材料甚至需要用手推平板车来运送。
“看材料是个体力活儿!”法官何燕说,“一堆材料看下来,感觉腰和脖子都直不起来,眼睛都花了。”由于民二庭审理的案件基本上都是经济类纠纷,涉及的争议标的额动辄上万,甚至上百万、上千万,而这些庞大的数据往往又由一页一页的数据(证据)累积而成,为了更好地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是为了公平公正审理案件,材料虽多,法官也得仔细看、慢慢看,不能看错哪怕1个小数点的位置,不能放过任何相关的信息。
开庭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审理一个案子至少需要开庭1个小时。有时候,需要将近3个小时。法官肖惠文开庭时间最长的案子花了将近7个小时。“庭一开,中途基本不能休息。”肖惠文表示,这是由于工作特点决定的,精神高度集中,思维高速运转,如果中途中断,思路就被打断,办案效果就会打折扣。
作为一名法官,在庄严的法庭上,仪表要端庄。但经常长时间的开庭,不仅对脑力要求高,对身体也是一种考验,通常一个案子审下来,腰酸背痛,久而久之,肖惠文患上了腰椎疾病,发起病来连行走都颇觉困难。
开庭时,书记员负责做庭审记录。“打字速度要快,要能跟得上当事人语速,当事人讲什么就要马上敲成文字打出来,这是对书记员最基本的要求。”书记员钟婉超说。庭审期间,书记员的手指基本就停不下来,一边精神高度紧张,要听清当事人讲的每一句话,确保不出现理解错误,另一边又要马上把当事人的口述转化成书面语再通过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出来。这样,一场庭审下来,无论对谁都不轻松。
“讲究工作方法”
发挥女性特质,从细节入手提升审判效果
“开展工作要讲究方法。”李慧玲表示,特别是在做调解工作的时候,由于存在经济纠纷,双方当事人对抗情绪有时候比较激烈,这时就要讲究工作方法,善于做当事人思想工作,让双方情绪平复后再面对面调解,避免双方当事人现场起冲突,从而提高调解效率。另外,“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案子,一定要分外用心。”李慧玲经常告诫同事要注意办案效果。“例如,开发商跟业主之间的纠纷,案子一天不处理好,业主就一天不能住进房子,直接影响其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既要注重效率,更要注意审判质量。”
在一件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业主在2016年与开发商签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并交了首付款,但因为业主还是大学生办不了银行贷款,导致逾期未付购房款,开发商把业主告上法院,请求解除买卖合同。“从法律角度看,开发商的诉求似乎依据更充分。但从当时签订合同的实际情况看,则可能各方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作为合议庭成员,肖惠文在审理这件案的过程中,通过跟业主沟通了解到,业主办不了银行贷款跟开发商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解除合同,业主将蒙受不少损失,而开发商想收回房屋主要原因是因为近年房价快速增长。肖惠文就以此为突破口,多次跟双方律师沟通,反复做双方当事人思想工作,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虽然调解过程很艰苦,但双方都比较满意,值了!”肖惠文说。
“多跟同事沟通,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处理工作问题,是我解决工作难题的一项秘密武器。”肖惠文说。案子审多了,思维就容易固化,思路就容易受限,这时她就会主动找同事讨论。集思广益,多讨论几次,肖惠文就有了思路,很多工作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同时,通过这样的讨论,大家共同研究不断提高办案效率,也为缺乏经验的年轻法官助理提供了难得的成长环境。
“接待当事人,态度要和蔼。”肖惠文说,有些当事人在讲述案情的时候,很是着急,一个上午,反反复复,说来说去,就是几句话的内容。这个时候,不能打断当事人,要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倾听者,让当事人感觉法院是一个讲法讲理的地方,感受到被尊重。当事人说完,这时候肖惠文再来沟通,当事人就容易听得进去,调解和审判就会事半功倍。
“家里家一肩挑”
既忙家庭又忙事业,女法官变身“女超人”
“一年到头都要加班。”何燕说,由于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为此,她的父母专门从老家重庆来到清远,帮忙带小孩。“父母为我牺牲很多。”何燕说,父母年纪都在60岁以上,作为重庆人,他们短时间之内,难以适应广东的气候、饮食和语言。
周一到周五,何燕女儿从幼儿园放学后,何燕的父母把她接到何燕妹妹的家里。晚上9点左右,门铃一响。她就会习惯性地背起书包跑去开门,她知道妈妈来接自己回家了。
“别的小朋友都是晚上9点睡觉,我女儿却要在11点左右。”何燕说,回到家之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她还要为女儿洗澡、洗衣服等,忙完之后,时间就到11点了。
“单位、家庭连轴转,有时真的很难平衡;案件新情况越来越多,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还要不断学习充电提升司法能力,我们庭的女干警都快变成"女超人"了。”李慧玲说,“法官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穿起法袍就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工作目标,用心审好每一个案件。”
图/文:清远日报记者王喜闯李思靖通讯员邓洪政雷卫华
新闻推荐
●一是在探索研究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上持续发力●二是在全面实施广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