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言|
今年两会,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的数名代表均提到基层医疗人才匮乏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坚持预防为主,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3名代表围绕报告内容,结合实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院长周海波:区域远程医疗诊断中心成效明显
“在地级市设省区域医疗中心,缩小区域医疗发展差距。”“政府主导,依托医院建立区域远程医疗诊断中心。”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院长周海波今年提出的建议。“我希望利用这套"组合拳",推动构建"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疑难病不出省"的新格局。”
在地市设置省区域医疗中心
“患者异地就医、跨区域流动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体现。”针对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医疗服务发展不平衡,周海波介绍,中央及地方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加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三级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和住院率。“比如,广东省2018年上半年县域内住院率达82.2%,比上一年度提升了1.7%,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为了解决区域间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减少跨区域就医现象,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按照省份、行政区域设置与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不过,省域内的各地级市区域发展不平衡尚未得到重视,目前少有政策支持。”周海波说,广东省内现有三甲医院118个,超过72%集中在珠三角地区。2018年开始,广东陆续公布了两批共22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其中,广州、深圳17家,占比77%;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仅5家,占比23%。在他看来,“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一个可信赖的区域诊疗中心,承担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服务,提高运行活力,降低运行成本,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技术、合理的价格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因此,周海波建议,在每个地级市设置省区域医疗中心,缩小省内区域医疗服务发展差距。他认为,在地级市设置省区域医疗中心,能带动周边若干县、镇、村的服务网,指导和提升区域内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改变优质医疗资源过分向发达地区集中的现象,推动构建“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疑难病不出省”的有序就医新格局。
12万病例得到及时诊断治疗
“在此基础上,我还提出一个建议,就是要由政府主导、依托医院,建立区域远程医疗诊断中心。”周海波说。
自2017年起,广东拟通过3-5年努力,统筹全省各级财政500亿元,投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各项建设。“如今,村卫生站、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能够满足老百姓在就医环境和设备方面的需求。但关键是,设备有没有人会用?用得好不好?用了能否作出诊断?”在周海波看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万名医生下基层”、定向培养大学生、全科医生在岗转岗培训等,都是有效措施;但在人才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要解决基层诊断人才匮乏、能力不足的问题,就应利用现代科技,建设远程医疗系统。
这一建议,正源于清远市这几年的探索。周海波介绍,以清远市人民医院为依托的远程医疗中心于2015年启动建设,目前已与34家基层医院签订远程医疗合作协议,并已开通12家远程医疗平台,通过互联网为连网医院发回诊断报告12万例,让山区的百姓在家门口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地处清远最北部,距离省内最近的三甲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近300公里。该县县、镇医疗机构配置了心电图机、X光机、CT机等先进医疗设备,但整个连山没有一名具备资质的影像、心电诊断医师,出高薪招聘也无人应聘。为此,清远市人民医院派技师到该县,集中培训当地相关专业人员学习设备操作,县、镇医院专业人员只需为病人做检查,采集的数据自动传输至市医院,经专家阅片诊断后,实时回传诊断结果。
有效节约人力成本
周海波指出,由政府向依托的公立龙头医院支付区域远程医疗诊断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有利于避免牵头医院的逐利行为。他指出,正常运营所需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政府可协调医保、物价管理等部门将其纳入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以弥补人力成本支出,建立长效运营机制。
“对于稳定基层医务人员队伍,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周海波表示,远程医疗检查收费都归联网基层医院,可为联网医院带来经济收入,从而增加其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目前,清远市远程医疗系统已为开展项目检查的联网医院增加收入超过2100万元。“如果按市场主导建立区域远程医疗系统,检查收费只能留少部分给联网基层医院,严重影响医院正常收入。”
周海波还指出,区域远程医疗系统可以有效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基层医院提供全天候24小时影像检查服务,至少需7名诊断医生,但其总工作量多数只为三甲医院的1人工作量。“比如,卫生院一天可能只有五六例CT,发到区域中心医院,一个小时就搞掂了。”
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黄晓渝:把村卫生站纳入公益性管理体制
“克强总理参加广东团审议时提到,如果公共服务不是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是不可能有持续创造力的。这句话让我特别有感触。”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黄晓渝在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说,“群众的难题是什么?可能他自己不知道,但我要知道。”针对基层医疗,她建议,把村卫生站纳入公益性管理体制。
村镇一体化管理
“现在我们已经有强基层的政策,但不少基层群众还是觉得看病有困难,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什么呢?”黄晓渝指出,目前村卫生站有多种营办模式,其中部分为私人承包,难以避免趋利行为。“村卫生站不进入公益性管理体制,意味着最基层的医疗质量没有纳入考核体系,这是造成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一大因素。”因此,她建议把村卫生站纳入公益性管理体制,实行村镇一体化管理体制。
“首先,村卫生站医务人员要入编,由镇卫生院管理。”在黄晓渝看来,这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村医的技能培训和医疗质量考核;另一方面,由卫生院统一管理,有利于村医轮岗,避免偏远村庄“无人问津”。“村医有了编制,职业感也会有所提升。”她指出,镇卫生院承担的一些公共卫生服务,比如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可以通过村医去执行;村医与村民熟络,能更好地落实农村地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黄晓渝提出,村卫生站建设的规模、设备、人员编制等可以实行“一类公益”管理,也可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她认为,还要改善村到镇中心的道路建设,实现“半小时生活圈”。
黄晓渝还指出,把村卫生站纳入公益性管理体制,需要在村一级落实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村医入编,则需要人事、编制等部门联动。“这些都要由政府去统筹整合。”她建议,用4年时间试点,逐渐向全国全面推行。
医护养一体的乡镇养老模式
医疗+养老是趋势,黄晓渝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养老、养病和临终关怀是分不开的。目前的分级诊疗体系已经定位了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即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为此,她建议整合乡镇医疗资源,建立医养护结合的养老模式。
黄晓渝指出,依托乡镇卫生院,建立“卫生院”“护理院”“养老院”三合体,将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机整合,服务功能有效衔接,其实是回归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本身的功能定位,可以便捷、有效地解决老年人晚年多层次需求。
另一方面,黄晓渝提到,建立医护养相结合的平台,也能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成就感。“目前基层医务人员数量确实不够,没人愿意下去,为什么呢?因为基层医生没有成就感,也难以进步,而这样的"三合体"能让他们为社会提供一些特殊供给,发挥更大的专业价值。”
黄晓渝还建议,把医养护中的医疗、护理及一些特殊服务归入医保报销的范围,节约老年人在医院临终养老的医保费用,引导医保基金更有效、更规范地运用到医护养三者结合的养老模式中。
全国人大代表、遂溪县河头镇吾良村委会妇联主席刘小权:
出台优待政策留住人才
“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基层医疗服务改革,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是困扰着基层农民。”全国人大代表、遂溪县河头镇吾良村委会妇联主席刘小权今年重点关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她认为,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指示,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建设医疗共同体(简称“医共体”)。
“我们吾良村约有4000人,村卫生站只有2个医务人员。”刘小权提到,由于工作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等问题,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人民群众就医质量得不到保障”。“人才和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缺少其中之一,基层医疗机构都难以准确诊断病情。”
为此,刘小权建议,出台专门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住房、子女入学、薪酬待遇等方面的优待政策;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培训;利用医保杠杆,按照功能定位,实施分级诊疗。“根据分级诊疗原则实行阶梯式报销机制,让医保的报销比例向基层倾斜,尤其是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倾斜。”刘小全认为,该举措能有效鼓励和引导患者到基层看病。
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合理医疗资源配置的必经之路。“分级诊疗制度很好,但现在县、镇、村等各级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性还不够强。”刘小权发现,目前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镇村一体化管理尚处于松散型医疗共同体建设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分级诊疗作用,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医疗共同体建设,关键在于人才、机制、资源和利益四个要素。”刘小权建议,给予县级医院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自主权,在编制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推进人才县管镇用、镇管村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坚决落实“两个允许”,并由财政兜底基层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养老保险;从机制体制上调动医共体成员单位间的积极性,建立医共体内部的利益关系。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肖婉琦李思敏包睿许婉发自北京
新闻推荐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李钢实习生王怡然通讯员杨帆吴晶平一万多年的人类文明史中,每个伟大的文明,比如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