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与白血病对决的怡琪目前在接受化疗,等待骨髓移植。
■想帮助怡琪请扫码
■过去三年,怡琪的生活回归平静,她对身边的风景倍加珍惜。家属供图
初中女生患上白血病 治疗后五年不复发就告治愈
怡琪很有自信,认为自己是个有志气的女孩。“我从小就想当老师,所以一直认真读书,想考师范大学……”但是,求学路上,怡琪与白血病狭路相逢,不得不屡屡停步。
2015年1月,怡琪刚上初中,正是爱笑的年纪。快到期末考了,外出打工的妈妈袁利妹接到家里老人来电,语气充满担忧:“怡琪身体有问题,脸色苍白,吃不下饭,瘦了许多。”
袁利妹放下工作,日夜兼程赶回清远探女。当13岁体重只有60斤的女儿出现在她眼前时,她心中有不好的预感——这些症状听起来似曾相识,电视剧里每一个发现血液病的孩子,似乎都如此。在当地医院,医生从怡琪血液报告中发现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指数都非常低,催促袁利妹赶紧带女儿去广州的大医院就医。
怡琪尚且懵懂,还没反应过来,就已身处广州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各种检查。当她得知诊断结果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时,犹如晴天霹雳。
专业的医生给了她治疗的信心,“医生说白血病不是绝症,治愈率很高。”她记得医生的话,觉得自己也许有“胜算”。
爸妈和她并肩站在一起,老师也发动了全校的力量为她募捐了5万元,加上志愿者介入以及社会筹款,怡琪站在各界爱心铸成的防护墙下,开始对抗病魔。
“入院的时候,医生让我们找骨髓配型,准备做移植。没想到,两个化疗疗程之后,病情有所缓解。医生考虑到我们的家庭环境比较贫困,就制订了化疗方案。”袁利妹说,到2015年9月,怡琪终于结疗,开开心心出院,医生告诉她,孩子只要5年内不复发,就可以宣告“治愈”。
抱病回课堂倍加珍惜
成绩在班里经常保持前三名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出院后的怡琪在妈妈悉心照料下,日子回归平静。她珍惜身边每一道风景:在妈妈忙碌的时候帮忙做家务;繁花似锦季节,和父母、弟弟一起到田间看山景、赏山花;每一个生日,她都虔诚地许愿:愿身体健康,远离病痛。
因为离开过校园耽误过功课,她在学校更加刻苦,书本像能够治愈重疾的良药,把墨香捧在手里,吸到鼻里,汇入到心里的时刻,怡琪全然不觉自己是个病人。出院两个月后,怡琪便要求回归校园,重新入读初一,她坚持晚上9时休息,从不挑灯夜读,成绩却经常保持在班里的前三名。去年6月,怡琪以优秀成绩,考到了清远市清新县第一中学,成为一名高一学生。
一切归于平静,曾经的那场大病似乎只是一场过去的梦。读高中前,妈妈担心怡琪身体吃不消,特地带她回广州复查。结果天遂人愿,一切正常,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医生说,如果能保持正常的血项指标,未来两年只需要一年一检,怡琪的病,治疗满五年不复发就可以宣告治愈。
怡琪很高兴:“快要甩开这个定时炸弹了!”她抱着妈妈的腰原地转圈,袁利妹觉得晕,很幸福地闭上眼睛。
念高一时确诊已复发
50万元骨髓移植费用愁煞人
命运总爱捉弄人。去年12月,怡琪将迎来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考前一周,又是定期复查的日子。骨穿之后,怡琪信心满满,然而几天之后,化验报告通过手机发到妈妈手上。医生解读说:“骨髓里发现了新的癌细胞,病情有复发的迹象。”
妈妈和怡琪都不相信,宁愿重新检查,企图证明“医生搞错了”。然而,二次复检结果依旧是噩耗。妈妈到学校接怡琪放学去住院,怡琪伤心得哭倒在教室里,不愿跟妈妈走。袁利妹拉着女儿的胳膊往外拽,“早一天去,早一点治好。”她一遍一遍重复,教怡琪接受现实。
去年12月,怡琪终于开始第二次白血病治疗。住院治疗期间,曾经的药物对她已经起不到治疗的效果,医生在更换药物的同时,还提醒袁利妹,这一次,孩子必须要进行骨髓移植。
“妈妈,我不怕死,可是我有太多不舍得。不舍得你,不舍得同学,也不舍得做老师的梦想……我一定要闯过这一关,战胜这个老对手。”怡琪的表白让妈妈动容,站在床边的护士姐姐,也对她竖起大拇指。
但是妈妈心中也有担忧,她不敢表露在怡琪面前,怕影响她的斗志。“第一次治疗用了14万元,已经掏光了家底。如今要做骨髓移植手术,手术费高达50万元,担子倍加沉重。”
袁利妹忧心忡忡,“我们夫妇都是农村人,靠打散工和种地为生,怡琪的爷爷在几年前患上肝硬化,一直都需要用药物维持,奶奶也老了,没有收入来源,一家老少,生活非常拮据。但现在,这笔医疗费用就像是一块大石一样压在我的家里,压在心里,怎么办?”
新闻推荐
由她领衔,粤湘渝三地6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共同提交建议呼吁尽快启动广州至重庆高铁通道建设 实现广州经清远永州至重庆4小时内通达
(资料图)清远日报讯记者廖武智“尽快让这条铁路启动建设,是我们最大的愿望。”11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