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篇章令人瞩目,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弘扬“工匠精神”成为热议话题之一。近年来,清远市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大力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2015年至2018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5万人左右,技能人才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以上。
更多的学生选择留在清远就业
2018年,市技师学院学生黄英杰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站开发与设计项目九选二内部选拔赛上获得第五名,这是清远市学生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此项赛事在47个技能门类中设定了国际标准,涵盖艺术创作与时装、建筑与工艺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社会与私人服务、运输与物流等项目。
如今,黄英杰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勤奋、懂得坚持的学生,有时候凌晨2点,还会发信息向老师咨询问题。
“像黄英杰这样肯学爱钻研、有出色成绩的学生,成为了企业招聘的香饽饽,不少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市技师学院教务科研处副主任房永辉说,市技师学院的学生大多来自清远三连一阳地区,以前毕业后大部分到珠三角城市工作,而近些年这一数据有了变化。“清远城市吸引力的提高、收入水平的提升,带来的幸福感也进一步提升,让更多的学生选择留在清远。”
校企双制办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有利于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需求挂钩。”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智能建造工程系主任王春宁说,近几年为了避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两层皮”问题,很多学院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企业由企业导师"1对1"地手把手指导企业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让学生毕业时可以达到企业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的岗位标准。”
“清远大力支持深化校企双制办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工作人员介绍,清远市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共建特色专业学科或紧缺技能专业学科,市财政将支持有关办学机构20~50万元,推动清远市有关院校与上千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通过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科研共融培养产业急需技能人才,提升人才技术水平。
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工作人员介绍,清远市不断加大资助激励力度,开展“清远市技能先锋”评选活动,每年评选认定20名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较强引领作用的高技能人才,每人奖励5万元,“以此加强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充分认可他们的社会地位。”
据统计,近年来清远市先后出台了《清远市高技能人才补贴(试点)实施细则》、《清远市激励科技创新十条政策》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人才高地”若干意见》等政策,对企业新引进高级技师给予20万元的奖励,对新引进的高级工、技师分别一次性发放5000元、8000元补贴,有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发展。2015年至2018年下半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5万人左右,近三年技能人才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以上。
两年投入260万元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2018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清远成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也是此批全国“试点地区”中唯一的一个地级市。清远市政府在2018-2019年每年安排130万元用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共计260万元。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阵地也是清远培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省职教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引进了12所职业技术院校到清远办学,预计2020年在校生规模可达10万人。同时,重点扶持市技师学院创建省示范性技师学院,充分发挥职业技工院校集聚和培养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作用,为全省和市内优势产业输送技能型人才。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吕博林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张彩霞吕博林黄馨刘洋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记者朱文华通讯员罗绮莹清远好人李汇龙、陈再强成功入选助人为乐候选人,市民可进入“文明广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