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陈咏怀摄
英德市市长肖勇科作政府工作报告。陈咏怀摄
2018年,英德工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28%。
清远工业发展主战场、粤北生态保护先行地、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3月20日上午,英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市长肖勇科作政府工作报告,以四个新定位描绘英德今后的发展方向。
会议提出,2019年英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去年基本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文/图(除署名外):南方日报记者焦莹通讯员黄振生万山河
主动融入广清一体
高质量发展体系
“2019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英德视察,对英德工作寄予期望,为我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而粤港澳大湾区和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广清一体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也为我市改革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肖勇科表示,新的一年,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在高水平保护下加快高质量发展。
翻阅11000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记者发现,其中关于经济发展的内容笔墨颇重,“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产业共建”“实体经济”等词条频频出现,且产业发展方向更为明晰,应对措施更为具体细致,足见英德打造清远工业发展主战场、走高水平保护下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和努力。
报告提出,2019年,英德要从推动交通互联互通、积极参与产业共建、强化重点项目带动方面主动融入广清一体高质量发展体系。要推进广连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力争启动英德通用机场建设,确保北江航道千吨级扩能升级二期船闸顺利通航;要用好广州白云区对口帮扶、黄埔区(开发区)合作共建的机遇,引导一批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延伸疏解到英德。并深化与白云区在教育、医疗、就业、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努力让英德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资源、人才和技术服务。今年还将安排41项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3.9亿元。通过落实重点项目挂点联系制度,完善重点项目定期调度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报告提出,要突出抓好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中央、省和清远市促进民营企业、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和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加强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力争新引进产业项目15个以上;引导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推动24家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力促15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
二是推进园区扩能增效。全力支持合作区加快规划建设,做好征地拆迁、民事调处、社会管理等工作;推动英红园与合作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共建共享,完成英红园污水预处理厂、红星片区供水主干管网建设;完善清华园园区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企业生产配套和员工生活基本配套;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提高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的水平和效率,力争两大产业集聚区新增动工项目14个以上,新增投试产项目13个以上。
三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加强镇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指导;加快奥园文化旅游城、水边温泉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宝晶宫度假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积庆里·仙湖度假区、天门沟风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扎实推进吴光亮故居、鱼咀古村等文化生态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做好乡村旅游文章,加快英红云水谣、黎溪铁溪小镇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推进农家乐、生态农庄和特色民宿标准化发展。
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英德作为农业大市,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的工作报告提出,要通过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举措,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方面,要完成1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34.2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和650个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农民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20家、清远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建3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入实施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县项目,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三产融合方面,将深入实施“3个三工程”,力争新增茶叶1万亩以上、柑橘8000亩以上、清远鸡500万只以上;抓好英德红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申报建设连樟村果菜茶、麻竹笋、蚕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办好2019年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推动连江口镇连樟村、石牯塘镇锦潭农业公园等5个片区创建清远市级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完成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完善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管理体制和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省级农产品展销电商示范园;启动农特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将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绿化美化和“厕所革命”,确保全市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20户以上省定贫困村自然村全面达到整治标准、40%以上的自然村创建成为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加快推进连樟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充分发挥英中片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以连樟为中心,辐射下石太、黎溪等周边镇村,把连江口镇打造为全国乡村振兴发展和特色旅游示范镇。
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多规合一”,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边界线有机结合;完成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连江口等11个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完成134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确保2020年实现行政村村庄规划全覆盖。
加快城区扩容提质,逐步将东岸新城打造成产业园区公共服务高端配套区;以“创文”“创卫”为抓手,整体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从严治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城市“顽疾”,完成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大力度整治重点路段、公园广场、内街小巷环境。
推动镇域差异化发展。加大对东华、浛洸两个“副中心”的支持力度,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引导镇街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实际,走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推进东华红茶小镇、石牯塘锦潭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完成英红镇滨江路堤路结合工程和英红电排站工程,启动浛洸镇和大湾镇防洪堤工程。加快整县推进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完成18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英德位于北江中游,境内北江、滃江、连江共有300余里,市区南部的连江口镇处于三江交汇处。蜿蜒的北江河穿城而过,两岸青山绿树景色宜人。作为粤北山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英德的名片。
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粤北生态保护先行地。大力整治砖瓦窑和“小散乱污”企业;扎实开展工地、码头、道路扬尘整治行动,严格管控露天焚烧行为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河湖巡查,深入开展“五清”专项行动,推进滃江等流域综合治理;坚决打击盗采稀土矿、盗采河砂、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弃物等违法行为;完成17个镇级垃圾填埋场整改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编制和840家以上规模养殖场整治。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把好铸造企业准入关,指导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推动纺织行业废水治理提标改造;加强节能监察,引导水泥、钢铁、纺织、玻璃等高耗能行业企业设立能源管理中心;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推进充电桩(站)建设,力争完成全市新能源公交车置换;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绿色出行,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完成英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并加快建设;按时保质完成3000亩人工造林、1.2万亩森林抚育、2个湿地公园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北江江湾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污染源整治,扎实推进石门台饮用水工程前期工作。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民生事业”一直是每年两会的热点问题。今年的英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现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出要强化底线民生保障,包括启动英东区域性敬老院前期工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9000人以上,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和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报告提出,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成英德中学附属初中教学楼、宿舍及饭堂主体工程建设,完成英城街中心小学、城北小学等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加快市区3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完成东华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和市人民医院内儿科大楼及新妇育计生中心主体工程,大力推进省级健康促进县建设,确保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图书馆、文化馆8个分馆和24个服务点建设;启动工人文化宫及老干部活动中心综合楼、市区游泳场建设。
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推行“公司+合作社+金融+贫困户”扶贫模式,鼓励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贫困村产业项目建设;加强贫困户就业培训,定期组织扶贫专场招聘会,支持企业在贫困村设置“就业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
■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
将完成400条
美丽乡村建设
在英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长肖勇科公布了2019年的英德十件惠民实事。
一是加大全市中小学及学前教育优质学位供给;
二是优化市区公共停车位配置;
三是加快省道292线延长线项目建设;
四是提高市场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是持续推进市区11个农贸市场环境提升,逐步解决市场周边“六乱”现象,改善市民消费环境;
六是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出行条件,解决农村群众安全出行难问题;
七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改善城乡困难家庭基本生活;
八是护航偏远乡村孩子平安上学;
九是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十是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完成400条美丽乡村建设。
■“数”览发展
●看主要经济指标
◎英德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94.8亿元,同比增长6.5%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7亿元,增长10.9%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59元,增长8.3%
◎外贸进出口总额58.4亿元,增长33.6%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亿元,增长10.1%
●看产业项目发展
◎完成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9.9亿元,推动35家企业实施62个技改项目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含规下转规上企业),17家企业被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全市接待游客132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7亿元,分别增长10.8%和11.5%
◎38个年度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7亿元,超出年度计划18.8%
◎两大产业集聚区新签项目15个,合同投资额89.3亿元,新增动工项目23个、投(试)产项目19个
◎工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28%,拉动英德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1.8个百分点
●看行政服务水平
◎取消审批证明事项50项
◎清理第三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5项,规范政务服务事项759项,网上中介服务超市顺利开通
◎全面推行“多证合一”商事登记,新增商事登记主体9560户,同比增长12.7%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降成本13.3亿元
●看基础设施建设
◎累计完成11个镇规划编制,完成103个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
◎完成国道240线(原银英公路)维修工程,完成县道改造10.7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218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19公里
◎新建成移动基站3185个、基址1840个、公共区域无线网络接入点161个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创文示范点56个
●看农业产业发展
◎大站镇大站社区、大湾镇大湾社区等10个社区被评为2017年广东省宜居社区
◎制定出台《英德市耕地整治五年(2018—2022)行动计划》,整合治理土地2.4万亩,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9亿元,新建成“五位一体”社会化涉农服务平台8个
农村“三资”服务管理平台累计实现交易额1.1亿元
◎完成11.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36.5公里中小河流治理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家庭农场700个、清远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93人
◎荣获“2018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市)”及“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
●看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达90%,完成615个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建设
◎1194个自然村完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完成116个清远市美丽乡村“整洁村”和261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任务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建立市镇村三级湖长体系,设置河长制考核水质监测点62个
◎实施人工造林4万亩、森林抚育9万亩,建成白石窑湿地公园和34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
●看精准扶贫
◎78个省定贫困村1263个自然村全面动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522个自然村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
◎全年实现脱贫人口3572户12347人,累计95%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累计实施特色农业种养、旅游和资产收益等扶贫开发项目1704个
◎深入推进“百企扶百村”行动,带动28000多名贫困人口增收
◎积极探索“电商+龙头企业(农业基地)”等模式,发展电商扶贫企业41家
●看民生事业发展
◎完成3001户农村危房改造,1084套公租房全部分配入住
◎启动英德中学附属初中项目建设,市区新增优质学位930个
◎完成13家镇级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综治视联网系统实现24个镇街全覆盖,“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
●看社会综合治理
◎255个村(社区)达到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标准,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8个
◎办结山林权属纠纷案件193宗
◎查处政府系统违纪违法公职人员43人
本期统筹:焦莹
新闻推荐
酸甜波罗猪脚既美味又能去风寒。波罗镇十位乡村巾帼展示拿手厨艺。“波罗猪肉肉质清甜爽口,女性吃猪皮还能美容……”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