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科技创新园。(资料图)昨日上午,市委常委、高新区(燕湖新区)党工委书记、清城区委书记何国森主持召开清城区委七届第83次常委会,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及省、市贯彻意见精神。就如何做好今年的工作提出贯彻意见,会议指出,目前,清远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01名,距离国家高新区100强只差一步之遥,2019年要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腹地为重要战略取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促发展质量持续提档升级。
据悉,目前,清远高新区明确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清远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清远高新区是清远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在后发地区锐意改革、砥砺前行的征途上,承担着探索者、先行者、引领者的历史使命和重任。新的一年,将紧紧把握中央实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机遇,重点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传承地”、高端人才“落脚地”、科技成果“转化地”精准发力,以更加严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精神,扎实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改革为动力,以高新为目标,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腹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抢抓产业共建机遇壮大实体经济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正在进行转型发展,广州中心城市功能正在往周边城市疏解,清远高新区将把握机遇,外借力量壮大实体经济,内强素质加快科技创新。
其中,发挥区位交通、生活生产成本、自然环境等要素优势,强化“5+1”产业链招商,优化经济结构,壮大市场主体。与此同时,聚焦重点产业布局,创新招商模式,锁定“粤港澳大湾区上市企业和转板企业、需转移扩大生产规模的科技企业、从孵化器毕业需产业化的创新型企业”等目标,整合园区发展空间,全面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外溢和要素流动,逐步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5+1”产业体系。
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科技要素共享
壮大实体经济的同时,清远高新区将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壮大高新区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竞争力。
其中,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积极发挥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作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加大人才、技术等要素投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积极开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径。借力粤港澳地区的科教资源,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创业孵化链条,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继续深化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的人才与项目落地高新区。探索科技攻关、市场开拓、人才引育、资源共享等创新合作模式,形成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企业互促共荣的发展态势。
此外,持续深化创新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2019年将继续推进高企培育和研发机构建设,高标准、精准化开展高企培育工作,力争2019年高企总数达90家以上,新增省级工程中心9家、市级工程中心6家。引导和支持规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确保2019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达到41%以上。推动孵化器专业化运作,力争将天安智谷打造成国家级孵化器。
传承改革精神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
作为环珠三角地区中距离大湾区内核最近的地级市中心城区、清远推进广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和主阵地,清远高新区还将围绕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打造粤北科技创新中心进行发力,传承改革精神,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全面深化园区综合服务机制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在成立粤东西北地区首个行政审批局、推行审管分离、“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改革,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园区综合服务机制改革方面,积极对接大湾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借鉴学习自贸区的改革发展新举措,复制移植粤港澳地区在优化综合服务环境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打造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科技社区和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沈艳莉通讯员钟敏华
新闻推荐
清远市委宣传部召开“推荐基层宣讲能人暨做好2019年百姓宣讲工作”推进会努力培养网红级“红色”宣讲员
清远日报讯记者朱瑞飞昨日下午,市委宣传部召开“推荐基层宣讲能人暨做好2019年百姓宣讲工作”推进会,将努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