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飞来湖大桥是连接清城区和清新区主干道,每到下班高峰期桥上车流密集。清远日报记者邱炜民摄“清城清新两区一体化”系列报道
编者按
2013年初,清新撤县设区,清远市区格局步入“双核”时代。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统筹两区规划,对两区交界地段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统筹两区对接路网建设,统一规划公交线路,加快两区产业协同发展,推动重大项目向清新区适当倾斜,合理布局两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缩小两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市委书记郭锋曾表示,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新区上下要强化大市区的观念,一方面对接广清一体化,加快融入珠三角;另一方面,也要突破行政壁垒,加强与城区连接,融入大市区,实现清城清新一体化。通过外接内连加快提升整个城市的产业、生态、公共服务水平。市长黄喜忠也提出,两区一体化发展要作为城市发展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清城区要“当好两区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
从城市发展、社会民生出发,推进清城清新一体化,构建“双核”的市区格局,有助于商业、医疗、学校等公共资源在大市区范围更合理地配置,缓解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更能促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打造“强中心”,助力清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6年过去了,两区一体化推进如何?需在哪些方面破题?即日起,清远日报推出“清城清新两区一体化”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家住清新区清和大道,在新城连江路某公司上班的吴红,每周最怕的就是周一上午和周五下午,这两个时间点对开车往返家和单位的她来说简直是“噩梦”。
“约10公里路程,无论走哪条桥,1小时都是必须的。不仅仅是这两个时间段,平时上下班也天天堵,时间长短不一。”吴红说,当初选择在新城上班是认为:清和大道过桥接上连江路就到了,如今天天堵车让其有了把工作从清城换到清新的想法。
清新2013年撤县设区后,纳入清远市主城区的范围,融入市区发展大规划。6年过去了,交通依然是两区融合的瓶颈。
道路:10公里路程15个红绿灯
目前,由新城前往清新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走姐妹桥———桥北路———清和大道;第二是走清远大桥———城西大道———清新大道;第三是走凤城大桥———凤翔北路———清和大道。走姐妹桥路程最短,清远大桥路程最远但红绿灯少,凤城大桥路程稍近但红绿灯多。
从市政府出发到清新区政府,记者日前体验了3条路线的行车状况。走姐妹桥到清新距离约为8.3公里,全线12个红绿灯,其中不少红绿灯时长是120秒,正常行车时间约30分钟。下班高峰期,连江路和桥北路较为拥堵,耗时约1小时,在桥南红绿灯等位置通常要等几回灯才能通过。
去年,因为清西大桥连接线的开通,走清远大桥的货车少了,但不少过境车辆因为想省过路费,依然使用清远大桥过境,而桥面只有两车道,在上桥位置就形成了交通瓶颈。从市政府出发走人民路上桥路程较远,约12公里,虽然只有9个红绿灯,但在上下班高峰期也是需要近一个小时的行车路程。
最后是走凤城大桥,路程比姐妹桥略远,行程距离约10.7公里,虽然整体路况不错,但15个红绿灯严重影响了行车的顺畅。综合三条道路的行车状况,在平时无论走哪条道路最快均需要半小时,若遇上高峰期或者雨天,最少都要花1小时行车路程。
按照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清远市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内,清城区与清新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联系道路共有8条,其中城西大道(清远大桥)、清和大道(桥北路———北江大桥)、明霞大道(附城大道———凤城大桥)、中山路--湖西路等4条道路已经建成;环城西路(赤岗大桥)因所经路段飞水片区和北江四路以南片区暂时未大规模发展建设,建设的迫切性不强;剩下的3条道路尚未动工,环城北路向东接沙田路———职教一路、飞来北路向东北接环城北路———旅游大道、太石路。
去年的市两会上,市政协清城工作组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尽快完善清城、清新的两区交通道路连接线的建议》的提案。提案称,目前,随着大市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两地的人流、物流往来频繁,清城区与清新区一体化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两区交通连接却出现不少问题:通过清远北江大桥———桥北路的连接线穿越市中心,已经饱和,难有调节的空间,并且由于过境车辆较多,交通问题较为突出;清远大桥———城西大道受广清高速、清连高速过境车辆较多等因素影响,已经难以承担连接线的功能,就算清西大桥连接线开通,也承担不起城市东扩和清城、清新交通连接所产生的骨干连接作用;新建设的凤翔北路、黄腾峡大道等由于旅游大道未能建成等原因,基本起不到连接功能作用。
公交:清新北站到高铁站耗时近3小时
目前,清远市区共有65条公交线路,跨两区运行线路有24条。其中,最长线路是从北站到北部万科城的210A,全长约35公里。记者采访多位公交司机后了解到,从清新出发无论选择哪路公交,到新城基本都需耗时1小时。
作为连阳地区南下清远的汽车站,城北汽车站仅有一班111路公交车直达武广高铁清远站,且末班车是下午5点。记者搭乘该路公交到高铁站,中途不用换乘,但停站较多,又途径城市广场、连江路等商圈路段,尽管路上没遭遇堵车,抵达高铁站耗时2小时。司机说,一旦遇到堵车,3个小时到达高铁站是正常的。
记者发现,从北站发车到新城的公交线路和停靠站,大多数和111路雷同,就是经姐妹桥走繁华商圈。只有311路走凤城大桥到凤城世家附近换乘前往高铁站的公交,可以避开繁华商圈路段,但该线路需换乘,而候车时间较长,整条线路坐下来要接近3个小时才能抵达高铁站。
建议:建设跨区快速道路拉近两区时间距离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在其去年提交的提案中称,由于来往交通不便,清城与清新仅一桥之隔,却犹如设了一堵墙,并提出,清城清新一体化,交通要先行,建议对两区交通规划进行统筹管理,打通两区断头路、统筹公交线路规划运营、统一大市区交通信号灯系统等。其中,特别建议要在两区之间改造建设一条快速通道,缩短两区的交通距离、心理距离。
提案同时提到,缺乏城市快速路,也是目前清远市区道路交通的一大问题,制约着城市发展,如将广清大道—桥北路—清和大道打造成为市区的快速路,交通状况应可有一定程度改善,城市形象亦可大大提升。
市政协委员王培根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广清大道和城西大道有一定的基础,可以改造为类似佛山一环的城市快速道路,减少或撤销红绿灯,设置公交专用道。
而市政协清新工作组则在其去年提交的《关于推进清城与清新联通路网建设的建议》中建议,加快推进环城北路(飞来北路至环城东路段)道路工程的建设。该提案称,一旦环城北路建成通车,由清四公路、飞来北路至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的快速通道立刻形成,那么整个清新区对外交通就能向东直接上汕湛高速、直接到清远对外交通枢纽窗口清远高铁站,直接联通新白云国际机场,整个清新区对内就可以快速到达省职教基地、燕湖新城、清远长隆国际森林度假区,与中心城区连为一片。
针对两区融合交通瓶颈问题,记者在市自然资源局、市代建局、市交通局等部门了解到,《清远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及《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两区交通一体化为目标,已充分考虑清城区、清新区的交通对接,规划预留多条通道。城西大道、桥北路、附城大道为联系清城区、清新区的干线性道路,在其它城市道路(如旅游大道、中宿路、虎头岭路)未建成通车前,可通过改造或加强交通管理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如对城西大道(清新段)按规划红线宽度(70米)进行断面改造。取消部分中央掉头开口、减少与支路、小区路的互通开口等措施。此外,与凤翔北路、黄腾峡大道相连并通往清新区的中宿路(即职教一路)、松苏岭路(即东城大道东路)等道路已批出道路工程设计方案,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施工建设。
同时,清新区中心城区将建设40座港湾式候车亭,省道S354及省道S114迳口至禾云段沿线将建设82个候车亭,使当地沿线公交出行配套更加完善,也为今后清城延伸至清新的公交线路提供更优质的候车环境。交通部门今年将继续推进清新、清城公交一体化,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清新区的公交站场,优化现有公交线路,全力推进两区交通一体化。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廖武智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何帆
新闻推荐
清城区部署全区政法工作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平安清城和法治清城建设 全面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成效
清远日报讯记者沈艳莉通讯员罗欢昨日上午,清城区委政法工作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部署会议召开。市委常委、高新...